坚持守正创新 歙县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6月4日

安徽歙县是野生药材资源的天然宝库,地方志记载有天然药用植物700多种,新安道地精品药材30多种。据《歙县改革开放·农业卷(1978-2013)》记载,植物药材主要有厚朴、杜仲、山茱萸、黄精、七叶一枝花等118种,菌类药材主要有茯苓、灵芝、蝉花、天竺黄等,动物药材主要有灵猫香、猴骨、穿山甲、蜂巢、蛇蜕等。同时,歙县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现有菊花、桔梗、铁皮石斛、黄蜀葵、白芨、丹参、葛根、玄参等29种种养药材,其品相好、品质优。

近年来,歙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推动省委、市委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持续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新安医学的传承发展奠定的基础。

中药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三年来,歙县在13个贫困村实施了中药材村集体经济项目,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40余万元,建立绿萼梅、黄蜀葵、黄精、牡丹等16个药材基地。同时,以基地为依托,推动中药材产业与农旅融合发展,打造上丰千亩绿梅基地、金川千亩山茱萸基地、桂林竦口百亩玫瑰及杞梓里水竹坑百亩药用牡丹基地等中药材特色产业旅游观赏基地,促进了特色观光农业的发展。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黄板、生物农药和低毒农药应用等措施,集成应用物理、生物、农业等防治,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动药材生产低农残、低重金属目标,全县现有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面积4250亩。

中药材加工销售红红火火。歙县中药材加工销售以菊花为主,全县现有菊花种植面积约6万亩。近年来,歙县不断创新销售方式,电商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猛增,约占全县菊花数量和收入的30%以上;2020年,实现产量4500吨,一产产值达6亿元。

北岸镇、昌溪乡等地,菊花经营收入500万元以上有20余家。历经10余年培育,发展了雅盛、芽典、山里山、芳茗、谢裕泰、翠明缘等一大批知名品牌,“雅盛”和“翠明缘”为安徽省著名商标,“芽典”为安徽省老字号。各类菊花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更是行销海外。据统计,全县菊花经营单位有数百家,含茶菊混合型生产经营单位、菊花专业经营企业与菊花经纪人、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及各类电商经营者等。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复合型茶菊经营单位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复合型茶菊经营单位11家。

中药材产业人才不断壮大。为进一步提高全县中药材产业人员队伍素质,专门聘请安徽省蚕桑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对全县贫困村、中药材种植经营主体、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多次与淳安、建德、开化等地开展交流学习,在覆盆子、吴茱萸、前胡、黄精、浙贝母、三叶青、西红花等方面,带领种植大户进行实地考察,现场交流种植经验与技术,并与当地中药材专家、经纪人建立了良好互动关系,经常性交流咨询最新药材市场动态信息,分析趋势走向,引导农民调整种植品种,帮助解决生产难题。

2017—2019年,全县共培训中药材新型职业农民150人,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林下经济发展格局多元。歙县是安徽省21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林业用地面积276.2万亩,森林覆盖率82.15%,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90万亩。结合县情,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新常态林业发展新模式,把林下经济、中药材、林业现代服务业等列入具有潜力前景的林业新兴产业,提出规模化发展林药等种植业的要求。

据统计,全县从事林下中药材产业新型经营主体17家,从事林下中药材生产的人员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占76.3%。2020年,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面积5416亩,产值773万元;其中,黄精512亩,厚朴1553亩,桔梗1000亩,茶园套种青钱柳300亩,其他林下种植中药材2051亩,已初步形成了林下种植中药材多种经营并举的多元化格局。

中药材产业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歙县通过实施科技项目,加大中药材种植、加工的研发投入,不断推动黄山贡菊、山茱萸等特色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百家号) 作者(杭州日报)

ku酷游app下载—ku平台(www.jqdadeli.co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