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机构竞争趋白热化 病理人才缺口亟需弥补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7-1-20 打印内容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资本青睐,2016年就有海普洛斯、爱基因、天昊基因、和壹基因、?远基因等相继获得大额融资。
不过,在薛源生看来,截至目前国内已有超过150家企业和机构从事基因测序相关业务,竞争趋于白热化。其中,有约10%的公司开展检测仪器业务,30%的企业提供样本处理试剂和耗材等业务,提供第三方基因检测服务的企业更是这个行业的主力军占有约70%。
而邵建永教授分析称,缺乏核心的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导致了目前基因检测的成本太高,无法让足够的患者受益。此外,目前的基因检测市场局部过热,体现在太过超前,把科研工作临床化。“在临床应用的规范化上,需要在商业公司和临床应用单位之间发现一个平衡点。”
不仅人才奇缺
基因检测产品的成熟度取决于基因组数据,而基因组数据的构建需要足够的样本量。因此,如何获取大样本基因数据,从而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是每一个基因检测服务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由于普通消费者或患者(C端)对于基因测序等新技术的普及度和接受度普遍较低,直接患者的模式暂不可行。现阶段的基因检测服务需要通过与医院/体检机构/医生合作,由专业机构或医生推荐消费者进行相应的检测。
薛源生分析指出,基因检测产品应用的成熟度取决于对基因组数据挖掘解读的精准性,而数据挖掘解读能力主要受限于基于精确疾病分类的基因组数据匮乏。据Ebiotrade调查,69%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数据的分析解读是影响基因检测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
而这些解读的另一个基础则是病理学的发展。从事乳腺病理及分子病理学诊断和研究的步宏教授也指出,很多病理方面的工作,将对(肿瘤)精准诊断、治疗产生直接影响。
同时,步宏教授指出,近年来病理学这种快速的发展,也反过来进一步加重了病理医生的不足,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据介绍,全国每百张病床只配备有0.52个病理医师,12个省份低于全国最低要求的一半。在我国,病理执业医师数只有1.025万,与全国总人数之比为1:13.6万;而在美国,这一数据是1比1.1万。
后果是病理医师工作量长期超负荷。以三级甲等医院为例,每个三甲医院的年平均标本量为20000至25000,这意味着平均每个病理医师的工作量是3500个标本以上,精准性几乎无法保证。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