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将取消耗材加成 医院亏损或转嫁械企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7-2-16 打印内容
另据《南方都市报》1月21日报道,广东省人大代表、中山市人民医院院长称“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后,医院每天亏损20多万”。因为以前老百姓1000元的药,现在只要850元就能拿回去了,“医药没动,医保也没动,等于拿医院的钱来补贴患者”。而政府2015年对医院基本没有投入,觉得医院亏损太大了,2016年才投入93万元。
2015年,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的收入仅占取消药品加成的39.5%,仅8-9月两个月就亏损175.7万元。
医械企业或成为“接盘侠”
同样从“药品零加成”的经验来看,“耗材零加成”之后,一些医院为了突破亏损困境或会使出“高招”,而医疗器械企业反而成为最终的“接盘侠”。
《医学界智库》曾经针对“药品零加成”改革后的戏剧事件做过盘点,医院如何猛砍药企5刀,可谓刀刀要命!
“高招”一是欠钱不给。比如某地部分大医院以“医院药品运营成本和药事管理费用无处体现”为由,连续三个月停止支付药品货款。仅2016年度,40余家药商就被拖欠了超过100亿元货款。据业内人士透露,“之所以出此下策,主要还是想倒逼药企让步甚至返点,以承担取消药品加成后的医院收益减少的损失。”
“高招”二是要求返利。据公开报道,某市某医院曾在药品议价协议上要求,每季度销售金额排在前50名的药品,依据量价挂钩的原则,在商定价格的基础上,按照销量排名,进价需要再度调整。具体来说,国产药品销售前5名,扣率再增加10%,6-10名扣率增加8%,以此类推;进口或合资药排名前10的扣率增加5%,排名11-50的扣率增加3%(原扣率≥5可免除),连“回扣”都是“明码实价”。
“高招”三是要求药企“捐赠”。去年底,某地卫计委就被曝光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未经批准,擅自以捐赠的名义向药企收取“资金占用补偿和规模优惠收益”款。收的钱还不少,按照采购金额的1%-5%算。
“高招”四是转嫁药企。去年9月,某医院挂出公告,指定该院的全资子公司为招标药品入院唯一配送商,此前与该院有直接业务往来的商业公司,所有入院药品要通过该院全资子公司完成,并给于5%~10%的利润空间。
“高招”五是药房托管。而托管企业想要获得托管资质,是需要拿出药品收入的部分利润(30%-40%)交给医院的,还要支付医院药房员工的工资。这也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在“变相规避药品零加成政策”。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