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脂类药物市场冲刺300亿,他汀类独占鳌头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7-9-29 打印内容
9月24日,我们将迎来第18个“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 Day),关爱心脏,加强血脂管理已是当下热门话题。
日前,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了Treatment of Cholesterol in 2017(2017降脂治疗决策),总结了当今高脂血症治疗的各项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新观念。强调高脂血症的治疗目标,不仅是单纯降低血脂数值;更应是通过循证医学观念,对患者本身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尤其是降低中老年人及有家族史高脂血症患者的风险。
据2016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出,2010-2030年我国心血管事件将增加约920万。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血脂异常是长期以来各种因素作用下出现的慢性病,虽无明显症状,但对老年人而言,仍有50%的动脉硬化、血管斑块的情况出现,若不加强管理,将酿成大祸。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主力军
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有很多种,其中他汀类具有非常好的“风险收益比”。另外,全球流行的各种新型降血脂产品,还不能独挑大梁,需要联合他汀起到协同治疗作用。研究显示到2025年,他汀类仍主导一线市场,全球风行的新型降血脂产品目前在中国仍是凤毛麟角。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快速到来,颈动脉血管斑块发现率的凸显明显。以阿托伐他汀为代表的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作用强、疗效确切、功能多样、副作用少等特点,目前在降血脂药物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推动着我国调血脂类药物总体市场持续增长。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降血脂类药物市场规模达到近240亿元,同比增长9.24%。在大健康产业狂奔下,预测2019年中国降血脂类产品将突破300亿大关。
近五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降血脂类药物发展迅猛,产品座次不断刷新。2010年TOP5的品种是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昔莫司和氟伐他汀。到2016年排序发生了巨大变化,TOP5的品种已被为他汀类垄断,排序为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钙、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相比2010年,2016年TOP5品种市场增长了192%。市场是无情的,只有安全且疗效确切的品种才能成为临床首选。
国内他汀市场:群雄逐鹿
2016年,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涉及的降血脂化药企业共84家,其中他汀类药物占据59%。从2016年销售额来看,表现较为突出的TOP5品牌分别是:大连辉瑞的立普妥占据39.63%,阿斯利康的可定17.19%,北京嘉林的阿乐9.89%,鲁南贝特的瑞旨4.76%,华润双鹤的冠爽4.56%。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已成为降血脂新的三巨头,占据了中国80%的降血脂市场。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