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对比剂领域,内外资企业“抢食”高速增长市场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8-1-12 打印内容
造影剂是介入放射学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之一,也称对比剂。进入新世纪后,在影像学科领域的发展进程中,已经从X光摄影、彩色B超、CT扫描成像逐步扩展到磁共振血管造影等的诊断和检测。
2017年1月25日,国家卫计委下发通知《关于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解读》,此利好政策,为医学影像诊断打开了绿色通道,给我国医疗体系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客观上推动了我国造影剂市场的快速发展。
新一代造影剂推动刚性需求
造影剂(Contrast Media)通称对比剂,是为加强影像观察的效果而注入或口服到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化学制品。这些制品的密度低于或高于周围组织,形成的对比用于某些器械显示图像。
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国家与个人医疗健康投入不断增长,医疗需求加速释放,医院影像诊断装备技术也随之不断加强。全球新一代造影剂问世后,由于其在体内排出过程中对肾脏影响小、安全性高而倍受青睐,从而推动了这一类药物的更新换代。
根据2017《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收载的类别,造影剂由碘化X射线造影剂、非碘化X射线造影剂、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和超声造影剂等四个亚类24个品种组成,其分类比上一版医保目录更为科学清晰。随着医学的进步,影像学中CT造影、磁共振造影和加强CT造影将逐渐成为检查人体组织器官的重要手段,在介入放射学科的推动下,国内潜在的市场需求已浮出水面。
百亿造影剂终端
根据设备的成像原理不同,造影剂可以分为X射线造影剂、磁共振造影剂和超声造影剂三大类。其中X射线造影剂、磁共振造影剂占据了主要市场。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重点城市公立医院造影剂用药金额达19.93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3.21%。据2017年前三季度数据预测,2017年中国重点城市公立医院造影剂用药金额为22.65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3.67%。
造影剂与药品不同,在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零售药店、网上药店用量极少。主要消费终端是在国内3000多家城市公立医院、10000多家县级公立医院,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市场。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CT)新技术,之后50年里,国内医院共安装了各种型号的CT机数千台,CT检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地展开,成为医学诊断中不可缺少的设备。2009~2015年,我国CT机总装机量从9968台增加到2.05万台左右,增长率达106%。另一方面磁共振成像设备增长量也不容小觑;这些都推动了造影剂市场发展。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