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生物医药产业 两次全国性调研“看”出了什么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8-8-3 打印内容
三大产业集群崛起 园区发展表现不俗
华玉涛介绍,目前我国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三大集群园区在数量上高度集中(包含园区38个,占总园区数的36%),在空间上联系紧密(分布在半径200km范围内),在质量上优势明显(排名前20的园区中有11个在三大集群内)。
“三个生物医药产业群园区,在企业数量、产值、从业人员数量、研发能力等指标上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域,初步形成了类似于美国旧金山湾区、波士顿地区的集群发展态势。”濮润表示,聚集效应对经济发展已经起到支撑作用。一方面,生物医药产业成为高新区重要支柱产业,2016年样本园区所有产业总产值为4.92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为1.03万亿,占到21%,作为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另一方面,产业的聚集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比如南京高新区、苏州工业园、泰州医药城等园区促进了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2016年全省医药产业总产值4712.6亿元,位居全国前三,化学药制剂及医疗器械两个子行业都位居全国第一。
调研还发现,部分地区生物医药园区布局合理,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华玉涛举例说,近年来江苏省将生物技术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分别在泰州、南京、苏州、连云港、无锡等地建立各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南京高新区在环境和技术方面有很强竞争力,泰州医药高新区在产业和人才方面优势明显。
部分地区难成规模 应避免重复和浪费
“2017年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不平衡,不仅体现在园区个体差异上,发展良好的园区与发展较差的园区有很大差异;而且存在地域的不平衡,东部园区发展大体较好,中西部园区发展则相对缓慢,排名靠后。”华玉涛说,2013年调研中发现,国家级高新区和省级园区的发展也不平衡,从环境、产业、技术竞争力等方面来看,国家级园区的平均水平都高于省级园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部分不具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条件的地区也将其作为发展重点,地方政府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但也时有违背市场原则的情况发生,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复和浪费。
“这些地区因技术、资金、人才的制约,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短期内难见成效,长期看不具备竞争优势,亟须进行战略定位上的调整。”濮润建议,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和定位,对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良好的地区,要更加强调市场对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资源的配置作用;而政府主要负责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对于生物医药产业难以形成规模的部分地区,今后应结合地方实际抓大放小,促进园区的优胜劣汰,进一步加强产业聚集的效应。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