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业重组整合方案正研究制定 众多疫苗厂家忐忑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3-1 打印内容
记者2月26日获悉,工信部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正在研究制定推动疫苗行业重组整合工作方案,将从市场准入、质量监管、政策引导等方面着手推进。为此,协调相关部门在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为重组整合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收购、批准文号转移、生产技术入股等方式开展联合重组,推动疫苗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
2月25日,2019年全国消费品工业工作座谈会在成都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强调,2019年要全力做好药品供应保障,推动疫苗行业重组整合等。
自2018年*ST长生(维权)事件曝光后,疫苗行业整顿、整合重组的预期渐浓。“大家都是半斤八两、不相上下。”某民营疫苗公司区域市场负责人说,国内疫苗市场空间大,即便是产品单一的疫苗公司也能过得比较滋润。加之疫苗公司虽多,但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大家都差不多,凭什么要被你收购?”
国内目前共有45家疫苗生产企业,可生产63种疫苗,预防34种传染病。但企业规模整体偏小,产品同质化严重。除国企中生集团外,多数企业每年仅批签发一个品种。此外,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内虽然上市的疫苗种类较多,但多数都是传统的减毒、灭活或裂解的疫苗,产品层次较低,仿制或同类产品占绝大部分,技术上以传统工艺为主。
*ST长生事件撕开了行业裂缝,疫苗生产企业整合预期陡增。
2004年至2017年,监管部门连续出台文件,规范疫苗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环节。2018年9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意见》。随后,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为单独某类产品立法,实为罕见。
如今,王江平的一句“推动疫苗行业重组整合”,让众多疫苗厂家忐忑:谁会是被整合的对象?
多举措推动疫苗业重组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提供,公众依照规定受种的疫苗。二类疫苗是指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一类疫苗的接种费用由政府承担,而二类疫苗费用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
《2017年生物制品批签发年报》显示,国内每年批签发疫苗约5亿-10亿人份。其中,国产疫苗占据绝大部分份额,进口疫苗仅占5%以下。国有疫苗生产企业(以中生集团为代表)是一类疫苗的供应主体,民营企业主要供应二类疫苗。国内疫苗企业生产规模约250亿元。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