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医药市场格局重构 药企人事变动频繁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3-1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纵观药企高管变动事由,一部分是因为个人原因、到达退休年龄。例如新华制药的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及董事会发展战略委员会委员赵斌就因年龄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职务,并且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但绝大部分人员变动的原因却也体现出企业产品管线结构的调整与改变。“不同类型的药企人员变动,包括业务调整的原因和方向都是截然不同的。”刘喜分析,对于跨国巨头药企来说,人员变动和事业部调整可能是因为在砍去大树上的多余枝桠,可以使得公司将力量集中在推广可以给公司带来更大利润的新药上,所以可能会选择将一块业务整体裁撤掉或者转卖给中国本土的药企。

而对于中国本土新药研发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资本寒冬”可能是公司选择进行人员变动和业务调整的重要原因。自国家对基金备案的严格管理以来,下游的一些创新药研发企业募不到资,资金链紧张,所以也会做出裁撤业务的举动,自然就会有高管离职、人员变动频繁这样的现象。

而对于国内仿制药工业制药企业来说,将自己的销售、市场部门进行缩减更像是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对于普通仿制药企业中的研发人员来说,他们之前的工作更多是临床实验、报批,而在‘带量采购’这样利益倒逼的机制下,仿制药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而随着‘代金销售‘这样原有销售模式逐渐消失,研发人员和市场代表都会面临危机。”刘喜称。

“小马过河”

关于近期制药企业们中高管理层人员的大幅变动情况,石药一位高层分析,这和行业的发展,市场变化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

近些年来,医改政策的推动,包括基本药物制度、抗癌药降价、带量采购等等政策的实施,使得制药企业们不断重塑业务格局,有的企业聚焦优势领域,逐渐出售不算强势的业务领域,这样随着业务格局的变化,人员不断分散便成为趋势。

医药行业也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情况。以目前来看,巨头药企可能占据体量优势,但由于医药行业的政策性强这一特点,体量上的差距完全可能因为政策方向的改变而被快速抹平。

而对于受到“一致性评价”、“4+7带量采购”等政策冲击最大的仿制药企业来说改变势不可挡。随着一致性评价的广泛开展,带量采购的逐渐常规化,仿制药利润将越来越低,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仿制药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民生证券的研报也指出,在长期来看,药企的创新转型势在必行,已完成原始利润积累,并已展开创新药布局的公司将最终脱颖而出。“一致性评价“、“4+7带量采购”等一系列医改政策对于不同类型的药企来说更像是“小马过河”。驮着面回家的时候的小马想要渡过湍急的河流,分别向小松鼠和大水牛询问河的深浅问题时,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而对于药企来说,医改政策对于自身的冲击也因各生物医药企业产品管线和事业部架构而有所不同。

123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