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带量采购来了?8大城市和42个药品有望入选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4-19 打印内容
据米内网统计,截至4月10日,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受理号已有249个,涉及品种120个(以药品名称计)。根据上述遴选特点,米内网遴选出42个品种(以给药途径计),这些品种有望纳入第二批国家带量采购清单。
表1:有可能纳入第二批带量采购的品种
注:带*号的为首批带量采购流标品种
(来源:米内网数据库,数据统计截至4月10日)
从销售额及竞争格局看,42个品种中有22个在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过10亿元,近一半品种在国内市场由原研厂家主导,仿制药企业替代原研的空间比较大。
在首批带量采购中,已有企业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注射剂均出现在流传的清单中,不过在正式文件中不见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氯化钠注射液的“身影”,而注射用阿奇霉素因价格原因未能最终中选,预计在第二批带量采购中,注射用替莫唑胺、布洛芬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注射用阿奇霉素均有很大几率入围。
恒瑞的地氟烷,石药欧意药业的头孢羟氨苄及曲马多,华海的奈韦拉平,齐鲁的昂丹司琼等均已在国外获批上市,虽然在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不是很高,但也有很大几率入围。
以试点城市为支点,价格联动、全国推广乃大势所趋
针对带量采购,在4月3号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强调了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及时全面推开”,这意味着除了试点地区可能扩大、参与品种可能增加外,价格联动有望加快,带量采购模式有望在全国推广。
近期,关于“4+7”中选品种在试点城市与非试点城市价差超过十几倍的事件在医药行业传的沸沸扬扬,而且在部分生产企业的主动作用下,院外市场甚至出现中标产品价格不降反升的情况,串货或成为“4+7”带量采购在执行中的“漏洞”。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低价药品流到高价区域,将会导致其渠道价格体系混乱,于是有部分中选品种厂家正在商议或已在执行全国市场价格联动销售策略,如扬子江药业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已在浙江、辽宁、山东、甘肃、陕西等非“4+7”试点城市联动中标价;而对于医保部门来说,非试点城市药品价格较试点城市高,这会导致该城市医保费用超额支出,如此看来,价格全国联动是大势所趋。
4月8日,辽宁省发布通知,该省14个市组成药品集中采购联合议价组,负责全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联合议价工作,虽然根据文件不好判断是否跟带量采购有关,但这势必包含着某种“价格发现”的冲动,此前辽宁省已明确表示,除沈阳、大连外,在满足采购量、医保支付政策和药款结算前提下,鼓励以市为单位参与试点;而早在“4+7”正式执行之前,福建省就已经明确要全省跟进带量采购结果;广东省也于3月发布通知,要求坚持集中带量采购原则,统筹推动省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和广州、深圳GPO平台实施价格联动;另据业内消息,四川也有意跟进带量采购……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