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十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吃板蓝根能抗新冠?断章取义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0-11-6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即使药物已经上市,并且体外试验证明其对病毒有抑制作用,也不能省去临床试验。哪怕只是增加一个新的适应证,也需要通过一定样本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后才能正式用到患者身上。

在三期临床试验做完之前,没人能说复方板蓝根到底有没有效果。大家没必要跟风购买,更不建议服用药物作为预防疾病的方法,胡乱服用还可能导致副作用。

流言:九人吃“酸汤子”死亡系黄曲霉中毒

真相:“酸汤子”中毒是由椰酵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并非黄曲霉毒素超标。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黄曲霉”霉菌产生的毒素,它是人类已知的最强的致癌物之一。但在此次事件中,即使食材中的黄曲霉毒素超标,也难以达到致死的剂量。黄曲霉毒素有苦味,达到导致急性中毒的致死量很难不被人察觉。黄曲霉毒素导致死亡的案例非常罕见,死亡率也不会这么高。

由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并不少见。它的中毒潜伏期最长为3天,多数是半天至一天。患者初期仅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轻度症状,随后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昏迷等症状。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患者一般不发烧,重症者病死率很高。容易被污染而导致米酵菌酸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三类:谷类发酵制品(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薯类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变质木耳、银耳等。

有效预防米酵菌酸中毒,首先要掌握正确制作方法。不要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制备发酵米面制品;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防止污染。其次,禁止出售、食用鲜银耳。保证培植银耳的菌种质量,采摘的鲜银耳要及时晒干或充分紫外照射。第三,正确辨别银耳的质量。干银耳经水泡发后,朵形完整、较大,菌片呈白色或微黄,弹性好,无异味。变质银耳不成形、发黏、无弹性,菌片呈深黄至黄褐色,有异臭味。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摘除银耳的基底部。

流言: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就绝对不能运动

真相: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关节会受损甚至畸形,活动时肿胀、疼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急性期发病时,关节明显肿痛,伴有关节周围组织轻度水肿,局部温度增高,并伴有压痛。这时,患者关节活动受限或完全不能活动。在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按时服药,限制肿胀及疼痛的关节活动,同时避免负重、过度活动以及寒冷刺激。休息时应避免肿胀及疼痛的关节受压,以免加重关节的肿痛。

123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