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试点“1+X”用药模式 进入基药目录就能分享盛宴?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0-2-14 打印内容
但民众充满期待的公立医院改革并没有想象中推进的那么快。与此同时,城镇人口正快速增长。2004年城镇人口占比仅为41.7%,到2013年该数字已经增长到53.7%,而国家城镇化率的目标是到2030年达到70%。有专家指出:“城镇化高速发展意味着城市的边际需要不断扩张,流动人口将持续增加,这就导致社区医疗服务存在巨大缺口,身体一有问题,人们还是涌向大医院。”
简而言之,如果此项改革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速度不能明显加快,医院及医生积极性还是难以提高,基药市场仍然会充满变数。也就是说,“以药补医”模式仍然会有空间,基层是否还会抵触、观望,不愿意使用基药呢?
市场开发难度增加
产品进了基药目录,企业是否清楚如何运作?2013年3月,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正式公布。同年,强调“回头看、从严增补”。而截至2014年3月底,有9个省市在国家新版基药目录上增补了200多个品种。
当时,基药增补目录的关键词就是独家、大品种、中成药,是各地解决以往问题和满足当地用药需求的最佳方案。为了抢夺基药,代理商、商业公司纷纷投掷大手笔,基药大品种的代理条件也随之水涨船高。
但企业对基药品种有多少了解?如何研判基药的市场前景?对基药是否有一整套的产品推广策略,而不仅仅是拥有基药的光环?市场代理商、商业公司有什么样的支持和服务?基药在其治疗领域是否具备相应的竞争资源?如果什么也没有,只是单纯地想进基药目录,那又何必呢?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方案出炉,国家医疗保障局组建成立。同年10月25日,新版国家基药目录(685)正式公布。与2009版、2012版基药目录相比,2018版公布的基药配套文件基药“1+X”的配套措施,直到2019年才姗姗来迟。
目前,基药最大的挑战是,就算进入采购目录,由于自身竞争力不足,也一定会淡化在公立医疗机构的竞争力。随着DRGs的快速推广,无疑,产品市场开发将越来越有难度。对企业来说,竞争国家基药目录挑战不小,再等待各地基药配套措施以及带量采购招标方案,招标时遭遇可以预见的砍价,中标目录出来,还得提防使用与基层回款问题,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大问题。
进了基药固然可喜,没进基药也不要失望。品种好坏并非单单看是否为基药、是否独家,不能忘记治疗效果、市场容量、销售策略等基本前提才是关键。带量采购压缩利润空间,基药制度压缩使用空间,医保支付制约支付空间,未来的药品价格管理政策压缩调整空间,正在研究的公立医院购销领域构建诚信体系和惩戒体系又会规制行为空间,存量出清的背景下,微利时代来了。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