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局三访三明 预示下半年的各省带量采购要这么干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0-5-29 打印内容
二、药品集采会进一步强化改革力度
近年来,尤其是2019年以来,各种医药政策如雨后春笋,应接不暇。看似涉及指导药品集采的微观形态指导原则并不多,但很多政策项项都涉及药品集采的宏观改革方向。从三批两轮国家带量采购以及2019年的国谈变化,再结合着目前各省、市带量采购品种“宽度小、深度大”的特点,能够看出现阶段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还是在逐渐调整、摸索,一个更有形有魂的药品集采宏观指导原则,其实轮廓已经逐渐清晰。
三、打造好三明联盟是一项政治任务
据有关报道显示,三明经验的最大亮点,在于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而不依赖财政增加投入,改革后节省的资金充分爆发出的改革红利,降低了患者看病负担,并且提高了医院收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陆续取消药品加成后,药品零差价的补偿一般是按照8:1:1的方式来运行,但有的医疗机构一旦没有及时收到既定的财政补贴,立刻即通过转移成本的方式,强制要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返点,甚至拖欠货款,尤其是医药领域仍然具有垄断性控制地位的大医院,在这方面做得更具有“示范性”。因此,学习福建三明好榜样,在当前的背景下,更具有别样的深意。在新形势的医改推进路线图上,三明承担的样板作用其实还有更多,因此,在深化医改的道路上,三明不能缺位,福建不能缺位,打造好三明联盟是一项不折不扣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四、带量采购将呈现迂回穿插、分割包围的态势
对生产经营企业来说,三明联盟在扩大,各种各样的省级、市级带量采购也在变化。仅从名称的演变上来看,2015年之前,各地普遍用的是药品集中招标字样,招采分离,诟病至今。2015年之后,“药品集中采购”火了近四年,这一形态直接终止于2018年的4+7。4+7后,各地恍然大悟,纷纷用“药品带量采购”替代“药品集中采购”,“集而不采”还不如“分而尽采”基本成为了业内共识。进入2020年,为了保障药品带量采购的全力推进,部分地方已经开始再次进行变革,从“药品带量采购”进化至“药品带量带预算”的“双带”式采购。自古以来,打仗打的就是粮草,没有预算的保障,任何采购量的推进只是有心无力。
同时,2020年带量采购的形态,已经进一步变化:从原来大面积广撒网轰轰烈烈进采购目录演变成“小火慢炖、聚焦实际、品种不求多求精”的特点,每轮带量采购目录,就是20-30个品种,一则进行试点,如果不成行再调整。二则不扩大降价影响面积。三则有针对性用预算保障以量换价进行定点“攻击”,往往效果更好。四则为今后不同区域、省份价格联动做好准备。毕竟,国采系统的运营搭建已经相对成熟,价格联动调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