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药物市场寻求新突破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0-8-28 打印内容
(2)收入水平提升,医保覆盖范围变广,慢病患者支付能力增强。慢性病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对于一些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部分患者会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服用慢性病药物从而控制病情。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医保覆盖范围的拓展,使更多患者有能力负担慢性病药物开支,从而带动行业发展。
(3)加入注册登记名单的慢性病药物增多,提升了相关药企的生产研发动力。一方面,慢性病药物的普及率将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更多创新药有望研发面世。
纳米技术不断发展,慢性病纳米药物商业化进程加快
目前,纳米药物主要的应用在癌症、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病等慢性病领域。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纳米药物中,肿瘤治疗药物共有627种,占比44.6%,胃肠道疾病173种,占比12.3%。伴随着纳米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慢性病药物的应用开发进展也逐步加快。与常规的药物相比,纳米药物具有颗粒小,比表面积大、表面的活性良好、药物代谢效率高等特点。针对需求,研发人员可以对药物进行设计,创造性的实现靶向给药、缓释给药,大幅提高药物的溶解性、生物利用度,有效降低患者用药过程中毒副作用,达到安全、高效的用药计划。以紫杉醇纳米药物为例,紫杉醇具有高效、广谱的抗癌活性,但水溶性较差,影响静脉给药的方式。传统方法,通过增加有机溶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和无水乙醇可以改善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性,但同时引入了过敏反应、神经毒性等问题。美国Celgene公司通过纳米技术,制备了直径为130nm左右的紫杉醇微粒,解决了紫杉醇溶解性问题,同时避免了使用传统有机溶剂毒性的问题。
由于纳米药物前景广阔,各国之间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动纳米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其中,美国推出了针对肿瘤药物研究的《癌症纳米技术计划》;欧盟提出“地平线2020”药物研究计划,将纳米药物研发作为一大专题项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十三五”规划中,将纳米生物医学领域作为重点的发展资助领域。目前,纳米药物研发数量方面,美国独占鳌头,达到了890个,加拿大、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跟随其后,形成第二批队。未来,伴随着国家对纳米药物研发的投入,纳米药物特别是针对癌症等慢性病市场的药物数量将稳步提升,商业化进程亦将持续增长。
全球主要地区纳米药物研发数量分布(2017年6月)
新型医学设备涌现,慢性病或将摆脱药物治疗
目前,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康复医疗、营养膳食等治疗手段正逐渐被普及。中医渊源已久,多数慢性病患者为中老年人,更青睐于以中医调理的方式达到痊愈的目的。除此之外,由于近年来许多营养学派的兴起,以合理膳食结构调节慢性病的手段得到了积极推崇,营养膳食调理逐渐为患者重视。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