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骨科植入器械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2-2-11 打印内容
人工关节主要分为人工膝、髋、肘、肩、指、趾关节,其中膝关节和髋关节产品占据人工关节市场95%的份额。我国人工关节市场起步较晚,体量较小,生产技术还不成熟,且产品价格昂贵。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集采政策的落地实施,人工关节价格将大幅下降,未来市场增速有望进一步放量。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共计约43.93万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共计约24.92万台,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共计约1.12万台。基于国内外患病人数差异,我国人工关节市场渗透率目前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国产人工关节市场发展迅速,增速远高于进口人工关节类产品。随着医保控费政策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国产人工关节市场有望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创伤类植入器械,脊柱类和关节类产品市场仍有诸多技术问题尚待攻克。随着国内生产企业研发经费不断投入,研发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国内外生产技术差距正在慢慢缩小。
行业渗透率不断提升
我国骨科市场集中度比较分散,进口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据医械研究院统计,2018年,在我国骨科植入器械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二十的生产企业共占据57.3%的市场份额。其中,6家进口品牌占据38.8%的市场份额,14家国产品牌占据18.5%的市场份额。从细分领域来看,关节类植入器械的生产技术难度最大,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最低,国产替代空间最大,是当前国内骨科植入器械市场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
近年来,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不断推进,骨科植入器械行业渗透率进一步提升。2019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确要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探索带量采购。其中,骨科植入物耗材是临床广泛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各地积极探索其带量采购方法。
2021年9月,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于天津开标,此次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产品包括初次置换人工全髋关节和初次置换人工全膝关节。值得注意的是,众多进口企业积极参与此次集采竞标,部分进口产品的报价均低于国产。但考虑到进口企业的生产与服务成本均高于国内企业,国产品牌有望通过集采降价后的利润空间维持较好的配送与跟台服务水平,从整体上实现较好的临床使用效果,进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旺盛需求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骨科疾病发病率显著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持续增长,2020年末约为1.91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3.5%,较2013年上升3.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从2010年的74.8岁增至2019年的77.3岁。老龄人口数量和预期寿命日益增加,而骨科疾病发病率与年龄相关度极高,因此,老年人群对骨科植入器械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