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提速扩面 央地联动将成主要趋势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2-2-18 打印内容
随着药耗集采的逐渐深入,市场对政策的预期日趋明朗。不过,集采这一工具本身的发展趋势仍有诸多方面需要廓清,从国新办在2月11日举办的政策吹风会可以得到很多方向性的要点。
首先,集采提速扩面将是明确的趋势,十四五规划中列举的覆盖面只是最低值,实际可能推进的品类和数量将会大幅超出。
医保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药品集采从当前的112个增加到500个品种以上,而耗材从1个增加到5个品种。但从此次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明确的是:“力争到2022年底,通过国家组织和省级联盟采购,实现平均每个省覆盖350个以上的药品品种,高值医用耗材品种达到5个以上,使之成为新的集采常态,从而达到稳定社会预期、稳定行业生态的目的。”
这意味着除了国家集采,在地方集采的推进速度也将大大加快。陈金甫透露:“平均每个省份集采品种已经累计达到50个,高值医用耗材达到了3种。今年,我们将指导地方根据临床需要,围绕大品种和常见病,查漏补缺进行推进,力争每个省份开展的省级集采品种能够达到100个以上,高值医用耗材能覆盖到5个品。”
当然,除了提速,药品扩面主要是指向生物药和中成药扩展,这与医保十四五规划是一致的。而耗材的扩面除了向骨科和药物球囊推进之外,也将非医保的种植牙纳入进来,这是继2019年第二轮集采纳入医保外药品之后,耗材领域首次纳入非医保产品,未来种植牙集采的走势将对医保外产品的集采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扩面不仅包括品种,也包括区域。除了国采之外,地方联盟集采并不是覆盖所有省份的,这导致省级集采的产品在部分地区的价格远高于集采身份。所以,此次吹风会明确了已经开展省级集采的品种在未集采的地区也要跟进,这意味着省级集采和国采的覆盖面在未来将日益趋同,最终覆盖到全国。这也意味着医保目录和支付标准将持续动态调整,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其次,央地联动将越来越紧密,对省级集采尤其是联盟集采不可再掉以轻心。
随着省级集采的密度强化,尤其是品种提速之后,由于未进行集采的省份也需要跟进,对全国的覆盖能力大大提升了。但国采和地方集采的区别值得注意。此次吹风会对此做了明确,如果省级集采已经成功,那国采就不进行了,接下来只是要求各地跟进,而如果省级集采没有成功,那国采就会进场,央地进行持续的联动。省级集采成功的标准是“达到了选优的目的,价格合理、临床满足了需要”,而不成功则是指“竞争格局不充分,品种还不是很多,总量还不是很大”。从这个标准来看,如果省级集采的竞争格局充分,品种足够多且总量能达到预期,就可以达到价格合理的优选并能满足临床需求。如果概括来看,以量换价还是关键,但前提是竞争充分和满足临床需求。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