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亿降血脂药市场下跌 挺进医保的靶向PCSK9抗体发力了
作者:中国医药网 来源:中国医药网 2022-6-16 打印内容
在全球新药层出不穷形势下,我国降血脂药物市场风云变幻。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降血脂药市场规模超过260亿元。但是,随着四大他汀类药物过评以及国家集采的全面落实,降血脂药呈降价趋势。
调血脂药物一致性评价前赴后继
截至2022年6月9日,已有56家药企的8款降血脂药物,共计71个品牌载入中国药品目录集,其中他汀类单方药物占据了86%。具体来说,8款降血脂药物分别是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辛伐他汀、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氟伐他汀和苯扎贝特。
虽说眼下降血脂药物一致性评价已呈现出缓慢降温的态势,但2022年至今仍有7个他汀类药物(以药品+企业计)以新注册分类报产。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四个热门一致性评价在审药物中,除浙江京新药业的瑞舒伐他汀是补充申请类,其它均是仿制药4类。
除他汀类药物和靶向PCSK9抗体外,多数品种的一致性评价进展杳无音信,将逐渐淡出市场,尚未启动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不容乐观。而降脂中成药及鱼油、卵磷脂、螺旋藻等,将逐渐与国外接轨,最终撤出国家医保,进入非处方及保健品自费市场。
降脂药院内市场下滑,他汀类药物转战零售终端
降胆固醇类产品市场日新月异,公立医疗机构仍是主要销售终端,但产品结构优化方向已浮出水面,他汀类及其复合制剂和靶向PCSK9抗体成为用量大和增速快的品类。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调血脂药品市场规模超过了25亿元,下滑幅度较上一年明显缩小。
不难看出,与2018年顶点相比,2021年国内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调血脂药市场规模已折腰,但是在国采惠民降价的大趋势下,他汀类药物在基层用量大幅增长。
在他汀类药物集采大幅降价的情况下,调血脂药在公立医疗机构的销售规模明显下滑。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零售价明显高于国家集采价的情景下,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在零售终端和线上直销不降反升,尤其是阿托伐他汀品牌药在中国经营20多年后,逐渐转战零售终端、线上直销及第三终端,凭借强势的品牌优势和白领价格线,以高量的市场抢夺更多的终端份额。米内网数据显示,辉瑞的立普妥在2021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销售额超过18亿元。
他汀类药物及复方给药占据84.58%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药物。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他汀类药物及复方用药等10个品种占据了调血脂市场的84.58%。TOP5品种分别是阿托伐他汀36.80%,瑞舒伐他汀18.06%,依折麦布17.35%,普伐他汀9.78%,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9.54%。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