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绿萼梅:一味具有多重功效的中药

作者:微光拾趣     来源:百家号    2025-2-18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句古诗描绘了梅花的坚韧与美丽,而梅花不仅仅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冬日景观,更是一味具有多重功效的中药。绿萼梅,这一古老而优雅的中药材,始载于《本草纲目》,被誉为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植物梅的干燥花蕾。其别名繁多,如梅、春梅、干枝梅、酸梅、乌梅等,展现了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认知与独特地位。在入药时,绿萼梅主要分为白梅花和红梅花两种,前者主要产于江苏、浙江等地,后者则主要产于四川、湖北等地,为中医药学贡献着独特的力量。

[采收与干燥]

绿萼梅在初春时节采摘,采摘时需注意花蕾未开放的状态,随后及时进行低温干燥处理,以保证其药效。

1、[规格与品质]

市场上常见的绿萼梅主要有白梅花和红梅花两种,其中白梅花是主流商品。优质的绿萼梅应具备花形匀净、含苞待放、色泽新鲜、蒂部带绿、花香四溢等特点。

2、[药性与功效]

绿萼梅的口感微酸且带涩味,性质平和,能够入肝、胃、肺三经。它具有疏肝和胃、化痰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胁肋胀痛、肝胃气痛、嗳气纳呆、梅核气以及瘰疬疮毒等症状。

3、[用法与用量]

绿萼梅一般采用煎煮的方式服用,每次的用量控制在3至6克之间,具体用量可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调整。

绿萼梅,以其洁白如雪的花色和馥郁的香气,被誉为“花中君子”。其性平而不偏,独特之处在于能够调和脾胃、疏理气血,且不会损害阴液,实属难得。在临床应用中,绿萼梅常被用于治疗肝气不舒所致的梅核气,即咽喉部出现异物感,妨碍情绪,伴随焦虑、烦躁,甚至影响饮食和头晕等症状。通过泡茶饮用绿萼梅,可有效解郁除烦、疏肝理气。此外,绿萼梅不仅可用于治疗梅核气,还可用于保健,如改善胃肠不适引起的排气困难、打嗝、反酸以及慢性胃炎等症状。

4、梅花粥

将30~60g粳米煮成稀粥,再加入3g绿萼梅,继续煮至梅花刚熟即可。此法源于《本草纲目拾遗》。它利用绿萼梅的升阳作用,搭配粳米以养胃气,适用于脾胃虚弱、湿气困脾导致的气机不畅、食欲减退等症状。

5、梅花茶

取3~6g绿萼梅,加入适量蜂蜜,用沸水冲泡后饮用。此法结合了《本草纲目》和《百花镜》的记载。绿萼梅具有清热生津、除烦的功效,而蜂蜜则能清热润燥。此茶适用于暑热或热伤胃阴引起的心烦口渴。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