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模式之辩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6-10-14 打印内容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对记者表示,从一开始他就不看好互联网医疗,他认为互联网医疗解决不了中国的医疗问题,医疗有自己的独特性,原来互联网行业快速扩张增长在医疗行业并不适用,“线上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在线下开诊所、服务中心的还叫互联网医疗吗”。
考虑退出通道是资本之常情,并购和上市是首选。“目前这两条都发展的不是很好,上创新层新三板也是个路径”,孙超表示。
2017年风口
投哪个,是投资人永恒的话题。
君联资本蔡大庆对记者表示,“要区分开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更有发展潜力”。他认为医疗+更能抓住用户深层次需求。
郑玉芬今年下半年还会投两个互联网医疗项目,她认为目前互联网医疗估值“还算恰当”,“现在出手价格会比较合适”,她对投资回报有着良好的预期。郑玉芬会看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刚性,一是选择规模效应显现的行业前五的平台型公司,二是小而美的2B的公司,服务于药企、器械商已经获得了一部分盈利的公司。
孙超明年会关注康复、养老、垂直类连锁医疗项目、人工智能、基因、疫苗和冷链物流等领域,在互联网医疗中更看好慢病管理项目。
刘毅今年收购了法国移动医疗公司eDevice,他表示下一步还可能会投资收购互联网医疗企业,“我们会看重模式,如果标的公司有模式上的突破或者形成了闭环会比较吸引我们”。
马立表示她接下来会看一些大数据的项目,能转化为标准化数据,并能进行广泛有效连接,是她比较看好的项目。但由于阿里健康是战略投资,关注的项目一定是和阿里健康的业务有协同效应。
很多投资人都表示创始团队是他们判断一个项目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他们更看好有医疗背景或对某一医疗科室了解透彻的创始人。
互联网医疗作为一个比较热闹的领域,不知道2017会不会继续热闹下去?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