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品种有望进入新医保目录 六大焦点指引风向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6-8-26 打印内容
如何在尽可能更多地纳入新品种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医保的偿付压力,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数学题。
不过,近几年的医疗改革已经提出了不少解决方式,以单病种付费、药占比、零加成、收支两条线和规范临床给药路径等方式为代表的规范用药控费的方式已经逐步展开,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另一方面,今年国家成功完成了3个创新药的国家谈判,3个品种平均降价幅度在60%左右。这意味着不少企业愿意通过大幅降价换取医保的支持。因此,对于未来希望进入医保目录的创新药,都可以考虑先进行国家价格谈判,通过的品种直接纳入目录。
新目录筛选指引
六大焦点问题的解析
那么,新医保目录的药品遴选有哪些倾向呢?让我们分析业界最为关注的几个问题,试着解开医保目录调整的风向标吧!
1. 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
愿意“以价换量”者的机会
专利药尤其是国产创新药进入医保的呼声一直很高。不过此前普遍观点认为,如果创新药进入医保,将大幅推高医保支出。
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制度的确立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创新药的高价策略是源于其普遍研发费用较高,在用药者有限的情况下很难收回研发投入;但是,通过进入医保无疑将大幅度扩大药品销量,“以价换量”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对于那些愿意大幅降价的创新药,可以考虑在本次医保目录调整中将其纳入。
2. 中药获政策性支持:
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和中西复方制剂难言乐观
国家层面出台了大量的支持文件鼓励和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包括中药药材研究、药物组分研究、药物活性研究等。
但是,临床上中成药的使用依然受到许多限制,尤其是近些年国家批准了不少独家中药提取物、单体或复方制剂新药。这些品种许多都无法进入医保目录。
当然,将这些品种悉数列入新版医保目录并不合适,但其中部分疗效确切、安全性可靠尤其是已经进入了国内较高级别疾病治疗指南或临床路径的品种则可重点考虑。
另一方面,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和中西复方制剂则难言乐观。中药注射剂的滥用较为严重,尤其是部分中药心脑血管注射剂缺乏明确的适应症,同时不少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较为严重,滥用加重了不良事件的出现可能;部分辅助用药,占据了巨大的医保资金,但在效果上却不显著;中西复方制剂则在学术上存在较大争议。这些品种进入新医保目录难度不小,甚至个别已进入品种有被踢出目录的可能。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