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基层医药市场迎突破发展黄金期:二元新格局重构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7-7-28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这将给基层医疗市场带来两个显著变化:一是为以基层医疗为代表的零售诊疗小终端开辟了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输入的政策通路;二是基层农村医疗服务市场,包括小型民营诊疗终端,或将成为未来基层医疗服务市场发展的重要一极。

毋庸置疑,在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引领下,通过政策支持和确立基层医疗运行模式发展机制,我国基层医疗服务市场将迎来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

终端结构性变化

“十三五”期间,我国基层医药流通市场终端渠道结构布局将发生重大改变。

大中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对于医疗资源分配机制的转换,将推动我国医药流通市场终端渠道通路发生结构性改变。大中型综合公立医院的药品流通主渠道地位必然显著削弱;与之相应,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院药品流通终端渠道的承接者,将逐步把慢病和常见病领域药物,包括基本药物等原属于公立医院主要经营的药物品类,引流到区域更为广阔、分布更为密集、总体数量更为庞大的小型零售诊疗终端。

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在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为核心的分级诊疗模式推动下,我国基层医疗服务市场将迅猛发展,与大中型综合公立医院通过不同的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差异化发展。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将逐步成为我国药品流通市场继医院纯销主流市场零售终端之后的另一个主流药品零售终端,随之而来的将是我国医药流通市场竞争格局的重构。

基层二元新格局

笔者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基层医疗服务市场将重构为以公立基层和社会办医为主体的二元化市场格局。

基层公立医疗服务市场的传统核心组成部分,也被定义为传统的药品流通第二终端,主要由两个医疗体系组成。一是各城市下辖行政区域内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承担着我国城市区域内各社区居民的医疗守门人角色。另一个是分布在城市郊区及县域行政区划内设立的乡镇卫生院。基层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直接受益于政府投入,在国家加大财政投资以及医保补偿力度不断提高等政策扶持下,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已经显示出吸纳更多患者放弃大中型公立医院、选择就近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就医的趋势。

地方政府着眼于确保实现本地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医改目标,在确保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保障方面同样不遗余力。除了基层医疗医保支付政策支持,在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物流配送保障方面,按照新的药品集中招标政策新规,对配送商遴选倾向于依托所在城市或区域内的主流规模医药流通企业,通过其在配送终端渠道覆盖及物流配送能力方面的传统优势,保障对基层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用药需求。政府对于区域内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政策扶持,促进形成了主流药品流通企业对区域内公立基层医疗服务市场垄断的市场格局。

123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