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互联网医疗改变就医购药习惯 影响医药流通格局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8-10-26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阿里、京东两大电商公司在“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亦有布局,阿里有阿里健康这个“旗舰平台”,涉足医药电商、智慧医疗等业务;京东则有京东大药房、京东互联网医院、京东医药物流等业务。率先在港股上市的平安好医生,也是“药+医”结合的模式,既有自建的千人医生团队,也有医药电商业务。

实际上,无论是从阿里、京东、平安好医生等平台型企业,还是1药网、健客、七乐康等电商立身的企业身上,都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努力在打造业务“闭环”,“闭环”一旦完成,对于传统的医疗服务、医药流通将产生深远影响。

药企们对互联网医疗带来的增量市场的态度也是积极的,作为互联网医疗的典型代表,阿里健康就与多家全球顶尖药企达成了合作,包括辉瑞、默沙东、赛诺菲、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等,合作的重点就放在 “互联网+医疗健康”上,药企们希望利用阿里系巨大的流量、数据,塑造品牌、实现增量,无论是短期利益,还是长远考量,都是适宜的。

从大趋势看,“医药分开”势在必行,传统以医院为主的药物流通渠道将被颠覆,分散到零售药店、DTP药房、医药电商、O2O等渠道中去,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将加速这一进程。

还有一个新现象是基层医疗领域医药服务的兴起,比如杭州卓健、明医众禾、阿康健康、药师帮等,他们通过信息服务、资源对接、电商交易等方式进入基层广阔市场,实现了“互联网+医药”服务的渗透。

整体而言,互联网医疗新政前后,“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已经走向融合,能够为用户提供“闭环”服务。对于制药企业而言,无论是OTC产品还是处方药产品,都无法不注意到这一增量市场。

从药企掘金“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前景来说,无疑是值得期待的。首先,“互联网+医疗健康”适合国情,能够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分配不均的问题,有政策支持;其次,经过数年的蛰伏和等待,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已经基本成熟,有大范围落地和应用的基础。

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发现药物并成功将其带到患者面前,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时代,可能后一种能力更为重要,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背景下,制药企业借助互联网进行营销和渠道创新的能力蔚为重要。

从探索较早的OTC药物的营销创新,到“互联网医疗新政”带来的处方药网售的机会,药企作为医药产业链上的价值创造者,不仅支撑了行业早期的成长,也为后续增长提供了众多的掘金机会。

注:文中如果涉及动脉网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1234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