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药品招标采购大整顿,来了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8-3-9 打印内容
“药品招标采购的系统,最终会取消。”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洪涛在2018第十届医药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药品招标采购存诸多问题
此外,针对医药招标采购,游洪涛认为存在不少问题:
一、目前现有的招标带来了行政资源的浪费。每一个省都要招标,从省级到地市级到县级,都要招标采购;
二、有意形成地方保护,十九大讲我们全国要建成全国统一大的市场,不能搞地方保护;
三、药品招标可能会产生一些权利寻租和腐败。
必须明确的是,药品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不是一个人的成见,两个人的抱怨,而是医药界人士普遍的痛。
?公立医院药品集采导致部分药价虚低
今年,上述座谈会组委会搜集了来自企业、学(协)会等医药行业的一百多项建议,融合整理成三项主提案,位列第一的就是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可以说,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中的痛点、难点不言而喻。
针对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提案直言由地方政府包办的药品招标政策严重走偏,异化为变相行政审批,衍生出诸如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政垄断、指定配送中标、甚至商业贿赂等一系列问题,也出现因药品招标采购引致的药品价格虚低甚至低价药短缺问题。
具体来说,比如,一些省级药采平台为压低药品中标价格,不顾实际情况,规定凡是进入招投标的药品,必须先按要求幅度降价;药品采购价格不与采购数量挂钩;药品中标价被二次议价非法推翻;各省最低价联动等现象都广受诟病。
拿药价虚低来说,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曾对10个品种在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北京、上海)中标价格的调查,发现在执行招标后,原研药与仿制药的比价,比发改委单独定价高出数十倍。
以奥美拉唑为例,发改委单独定价时,原研药与仿制药比价为2.6(单独定价的品规价格是一般定价品种的2.6倍)。但比对13省比中标价格,原研药与仿制药的比价,最高可达到184倍(原研药中标价为86元,仿制药中标价不到1元)。
有关专家介绍到,“仿制药价格的断崖式下降,导致一些药品的市场销售收入无法弥补成本,不得不选择退出市场,从而造成了临床常用药的短缺问题。”
药品招标实施十多年以来,各地政府过多干预市场,使招标问题逐年积累和发酵,陷入了“出现问题-政策管制-出现更多问题-出台更多管制”恶性循环的怪圈,带来严重负面效应。
?医改办表示坚决整顿药品集采
为发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医疗机构自发的联合采购,促进现代医院管理及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确保惠及百姓。座谈会讨论建议: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