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审改革释放新动能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8-3-30 打印内容
去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完成首批52件一致性评价申请的审评工作,其中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共13个品种(17个品规)。备案参比制剂6028条,其中289品种备案3141条,备案企业695家。圆满完成口服固体制剂已备案参比制剂的遴选工作。截至去年年底,一致性评价生物等效性研究(BE)备案共计309条,提出可豁免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BE)的品种82个(2批)。
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
审评科学基础重点强化
我国在国际食品药品监管领域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2017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为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成员;同年7月,成立ICH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药审中心。
ICH工作办公室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密切保持对话与往来,促进双方业务良好对接,就指导原则协调议题的处理,指导原则在中国的实施、转化与培训等进行对话和磋商;派遣专家工作组(EWG)/执行工作组(IWG)36名专家参与国际指导原则协调工作;规范ICH指导原则议题处理工作,制定相关工作程序,针对ICH正在协调的27个指导原则,组织主办单位及外部协会成立26个国内专家工作组;深入研究指导原则在国内的转化实施,组织开展研讨和培训工作。
2017年,药品审评科学基础实现重点强化,审评质量体系、审评技术指导原则体系和审评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并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药审中心组建由48人组成的质量管理内审员队伍,制定《药品审评质量管理规范(试行)》,首次实现中药、化药、生物制品全品种全部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监管能力提升要求和WHO 2019国家认证标准,完成上市许可和临床试验监管两个模块的首轮自评估。起草技术指导原则53个,系统梳理国外监管机构技术指导原则515个。依托新机制、新模式,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合作完成5个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制定工作,加快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技术审评标准体系。同时,还建立了药品品种档案登记平台、原辅包登记备案数据库。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