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16个抗癌药谈判后“以价换量” 催生30亿大品种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8-7-27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据米内网数据,除了厄洛替尼,其余16个抗癌化药在2017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均有不同幅度增长,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产品有13个(包括6个超10亿大品种)。近年来,单抗类药物、替尼类药物在抗肿瘤领域“人气”攀升。

作为罗氏在中国上市的抗肿瘤用药“三剑客”,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曲妥珠单抗(商品名赫赛汀)及贝伐珠单抗(商品名安维汀)均以超过50%的降幅进入了医保,虽然价格上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其在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却有了不同程度上的增长。

国产单抗类药物尼妥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泰欣生)于2008年正式上市,它是全球第一个以EGFR为靶点的人源化单抗药物。泰欣生进入医保后销售额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主要体现在2017年第三及第四季度销售额上升。

从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看,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2个首批谈判品种进入医保后以价换量,其销售额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据贝达药业201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持续推进各地医保政策落地,除了巩固大城市市场外,还深度挖掘潜在市场,向二三线城市市场拓展,报告期内凯美纳销售继续放量,销量同比增长28.54%。

作为第二批谈判品种的厄洛替尼(商品名特罗凯),通过价格谈判后销售额却有所下降,可能跟首批品种进入医保放量后快速抢占市场有关。阿帕替尼(商品名艾坦)跟拉帕替尼(商品名泰立沙)作为第二批谈判品种进入医保后表现非常抢眼,尤其是在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销售额有较大幅度提升。

此外,氟维司群注射液、醋酸阿比特龙片、西达本胺片这几个品种是属于较目前主流用药有所突破的新一代产品,这些新品种无法进入医保目录,销售量难以增加,通过谈判降价进入医保不失为一个机会,而通过销售数据显示,这些品种通过降价进入医保后,销售额均得以增长。

武汉打响新医保谈判第一枪

24个抗癌药入选议价目录

7月18日,湖北省发布《武汉市医用物资采购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武汉市医疗机构部分进口药品议价工作方案的通知》,按照武汉议价谈判规则,在企业主动申报、资格审核之后,将根据目录品种全国最低交易价格及进口降税因素,设定逐个品种的降价目标价,并从专家库中抽调临床、药学、管理等7名专家组成议价谈判专家小组,在指定地点和规定时间与企业代表进行价格谈判。

此外,相关品种的武汉谈判议价结果也将同国家谈判无缝对接。按照规则,本次议价谈判结果确认后,将通过武汉市药品带量采购服务平台进行公示,如目录品种纳入国家谈判,后续将执行国家相关价格,实行动态调整。

123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