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抗癌药谈判后“以价换量” 催生30亿大品种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8-7-27 打印内容
此次武汉打响了新医保谈判第一枪,分析其议价目录,可发现目录共涉及28种进口药品(36个品规),其中有24个品种(31个品规)为抗癌化药,诺华、辉瑞、阿斯利康、默沙东、赛诺菲、礼来等跨国药企赫然在列。
(来源:米内网数据库)
据2017年7月19日人社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医保谈判目录结果显示,几乎所有谈判品种均为独家,而此次武汉公布的议价目录中,只有5个品种独家,分别是阿斯利康的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商品名诺雷得)、拜耳的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商品名多吉美)、诺华的尼洛替尼胶囊(商品名达希纳)、辉瑞的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商品名索坦)以及默克的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商品名爱必妥)。
从各个抗癌药在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看,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以48.16亿元的销售额领跑,注射用奥沙利铂以29.08亿元的销售额紧接其后。
从品牌竞争情况看,枸橼酸托瑞米芬片、甲氨蝶呤注射液、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注射用奥沙利铂、注射用环磷酰胺这5个品种的原研占比比较大,原研厂家的市场份额均在50%以上,最高达78.73%;重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亚叶酸钙注射液、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及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注射用磷酸氟达拉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这几个品种原研占比比较小,原研厂家的市场份额平均在20%左右,最低仅为0.7%;替莫唑胺胶囊、注射用异环磷酰胺等这几个品种的原研厂家与国内仿制药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平分秋色。
通过前两批国家谈判结果证明,在目前的框架下“以价换量”的模式颇为成功,上述抗癌药能否通过价格谈判成功进入医保目录实现“以价换量”?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