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消逝的围城:“药占比”20年之怪现状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2-15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20年来,为杀住药品费用虚高之“魔”,“道”这一边不断祭出新招。控制药占比即是其中一招,但也是最无力的一招。

在控制药占比之前,多个相关主管部门从药品集中采购、药品零售最高限价角度纷纷出招,成效不但不彰,反使药价一路高攀,药品开支急剧扩大,是为中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在诸多打压药价的政策无效后,终于在2015年,国家将“控制药占比”明确定为30%,并直接作为任务指标甩给了公立医院。

2015年,刚上任的李院长接到“将药占比控制到30%以下”的任务时,十分棘手。执行难是显见的:其一,医院的整体收入结构尚未调整好,药费收入强行下降,而其他收入(医疗服务价格、政府财政补助等)一时难涨,医院亏损势所难免;其二,市场上的大量药品均以虚高定价为常态。药企与医生间的私下交易不断,回扣之风屡禁不止。

李院长本身是专业医生,从专业角度视之,医院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电解质平衡溶液,用氯化钠和蒸馏水混合而成,护士自己在医院配,卖给病人仅10元一剂;但若采购药企的同样制品,价格则往往飙升至一剂五六十元。

此外还有数以万计的中成药。在李院长看来,这类药的疗效非常有限,有的几近于无。但当年的药监部门大量批准此类药品上市,大多以“辅助用药”的名义从医生手中开给患者。有时治疗一种病症,一个主治药品往往配三种以上“辅助用药”。

李院长说,控制药占比政策下达后,每个月医院都要进行药品费用检查。如果一种病开具了三种以上的辅助用药,医生就会被罚款。“但此外开具的两种辅用药,是否就是合理用药?即便是合理用药,这些辅用药也有很大可能存在回扣现象。”

控制药占比,政策初衷,是在不降低医疗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药费。以药养医的政策有历史背景,在收入结构未调整前,医院自然缺乏控药费的动力,强制执行往往事与愿违。在药占比控制下,医生首先回避使用的,是没有回扣而价格极高的肿瘤类药物,像治疗淋巴瘤的特效药美罗华,50ml的价格近1.7万元,而改用低价然而疗效也差的同类肿瘤药;再如牙科手术所用的麻药,在药占比控制之下,疗效好价格高的进口麻药往往被价格低廉、效果一般的国产麻药取代。如此一来,医疗质量如何保障?

此外,医生仍大量使用价格不低而有回扣的药品——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民营医院因不受药占比考核管控,在此时显出优势。一些病人纷纷到民营医院寻找特效药。

药占比,“围墙”内外两重天

在医药代表张强(化名)看来,李院长这类真正着力控制药占比,并思索如何合理用药的院长,是“比较认真”的院长,而这类院长并不多见。另一方面,因与医药代表私下交易而被绳之以法的院长,则是另一种极端,亦不多见。大多数的公立医院院长们,虽未直接参与私下的药品交易,但对药剂科和医生的私下变通行为,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234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