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消逝的围城:“药占比”20年之怪现状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2-15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医院和医生们如何应对30%的药占比红线?

药占比是一个简单的分子式:分子是医院的售药收入,分母是医院的总收入。30%的药占比红线之下,不乏变通办法:

一是做小分子。医院方面因价格高昂而无法开出的药品,例如抗肿瘤药,医生往往会让病人到自费药房购买。

二是做大分母。医生们用更多的检查检验费用,把医院总收入的分母做大。这样一来,患者就要面对更多不必要的检查和检验,加上在院外药房的购药开支,老百姓的整体医药支出不降反升。

做了医药代表十余年的张强认为,2015年起在公立医院施行的药占比考核,并非是对医药代表“杀伤力”最大的政策。“药占比考核,是医院剔除‘关系没做到位’的药品的借口。它像一道围墙,反而保护了围墙内的医药代表的利益。”他说。

围墙之内,医生和医药代表们如何“结盟”?

当初药占比考核政策出台时,张强代理的一些药品也遭遇了被医院扫地出门的窘境。他记得,忽然某个月,医院就不进这种药了,去打听消息,医院的人说,因为药占比考核,这种药暂时不用了。这个“暂时”有多久,谁也说不好。“如果抓紧去跑跑关系,或许还可以挤进去,但如果关系不够硬,就永远进不去了。”

张强回忆,那段时期,他也曾想努力让自己代理的药进入更多的医院,但难度加大了许多。有的医院说,药品要先出一个才能进;有的医院的药事委员会迟迟不开,无限期地推迟新药进医院的速度。

但医院不可能和所有药品划清界限。另一些张强代理的药品,因为他和医院的关系足够好,却完全不受影响。一些和张强关系好的医院,甚至和他互通信息。“你的药这个月用量进入前十名了,下个月少发点”。

甚至有些省的一些医院,根本不在乎药占比考核,超出一些医院大不了就接受罚款。医院为何如此“气壮”?道理出奇的简单:医院会将某种“墙内”的药品,制定更高的回扣,在向生产厂家结算药费时直接扣除。“医院给药企的回款少给5%,就把超红线的罚款补偿回来了。”张强解释道。

“和药品销售带来的利润尤其是私下的回扣所得相比,罚款太不值一提了。”张强说。

如此一来,进入“墙内”药企在与医院和医生“结盟”后,其药品的用量日益增大;而挤不进“墙内”的药企,则越发难以进场。“围墙里面的很开心,围墙外面的很难过。”

利益固化后,医院用药亦日益固化,合理用药又何从谈起?

药占比,后续医改政策的障碍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30%的药占比红线不但在被监管者的层面屡屡被突破或绕过,即便在政策制定者那里,也居然构成了一种障碍。

“不得以药占比为借口不执行”,成为近年医改政策中频繁出现的词语。

1234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