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La

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4+7”药品集采:中国医疗行业生态体系面临重构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2-15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草蛇灰线:医保控费才是题中之义

“4+7”药品集采招标称得上是2018年对医药行业冲击力最大的变革,但除此之外,医疗行业随后还有多个政策落地,连点成线,从这些相关政策中,可以明显领会背后的政策制定者意图。

2018年12月12日,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加强辅助用药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作出明确规定。

2018年12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和财政部联合印发《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2018年12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的国家试点,DRGs模式将患者费用转化为医院的成本压力,有利于医院主动减少过度医疗。

事实上,如果回溯2018年以来整体医疗行业的政策变革,国家医保局的组建成立是所有政策变革的开端。5月国家医保局正式在北京挂牌成立,中国医药市场最大的官方采购者正式诞生,打破了过去医保分割管理的行政壁垒,掌握了从定价、采购、支付的所有行政权力,管理职权大大提升。整体上看,中国的城镇医保体系近年来支付压力正在不断加大,而医保控费就是医保局组建成立的最重要职能之一。

医药行业的生态重构:大分化

中国医药行业的参与者众多,但事实上中国的医药生产企业主要以仿制药厂商为主。医药可以按照创新性从高到低分为原研药、创新药和仿制药。原研药创新性最强,即原创性新药,目前中国企业在原研药方面研发能力较弱,只有大型跨国企业才能够进行原研药的研制。仿制药在剂量、安全性、效力、质量、作用以及适应证上都和原研药相同或类似,通常,原研药的专利保护期过去之后,国家为了降低这些原研药的市场价格,都会开放仿制药市场。但中国是个特例,原研药专利到期后,在市场上仍然保持高价并且销量不减反增。

为什么中国的原研药专利到期后仍能维持高价?主要包括三点原因:

1)行政审批流程过长,导致仿制药供给的稀缺性。原食药监总局主要负责药品的审批,整体上看,中国对于仿制药品的审批流程要相较海外市场更为严格,很多仿制药也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因此行政审批的流程非常长,一个仿制药品的落地,需要短则三四年,长则五六年的审批流程,一些高难度的仿制药甚至更长。因此导致整体仿制药市场供求关系失衡,通常只有几家企业能够生产仿制药,进而导致相对于终端消费者的议价能力较强,从而造成了中国仿制药更高的终端零售价。例如,截至2015年,2008年后在全球市场上销量最高的药品中有半数以上在中国尚未获得批准上市。

1234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