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上海落地3个月情况如何?医院希望扩大采购品种和规模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6-28 打印内容
另一家上海三甲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针对“4+7”带量采购也未采取很高压的态势,并未规定临床上必须使用中标药,但该院通过临床科室点评、季度医生大会、月度医生大会等多个层面,鼓励医生首选中标药,与此同时,医院也对院内的信息系统进行了调整,将中标药做好了打星号的信息标记,并将中标药放在同类同一个通用名的第一位。
虽然上海三甲医院都做了一系列措施保证“4+7”带量采购品种能够顺利落地惠及百姓,但受访者都表示希望“4+7”带量采购的试点品种和城市范围能够进一步推开,惠及更多的患者。
朱惠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4+7”带量采购“降价带量”的方式能够在全国推广,并且除了目前25个品种药品之外试点范围能够进一步扩大,涉及更多的常用药,使得药品为原研药或一致性评价仿制药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价格,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
另一家上海三甲医院相关负责人也讲到,希望“4+7”带量采购试点不再局限在这11个城市了,试点范围全面推广开,如果不推开势必就造成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价格差异,形成“价格洼地”,而这样的价格差异其实造成病人往返开药,不利于患者的方便。
而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重点工作任务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已经表示,将进一步扩大药品集中采购规模,让更多的地区、更多药品参加到集中采购中,从而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集中采购的政策福利。
2、完成量后怎么办?
从医保局公布的整体采购推进情况和上海等试点城市的情况看,首批“4+7”带量采购试点25个品种完成承诺采购量的推进情况都在计划中,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更多试点的政策落地细节需要进一步落实,尤其是承诺60%量之外的市场如何竞争?成为了市场目前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5月19日举行的中国医药市场百人研究会2019全体大会一次会议上就有业内人士提到,虽然目前国家对于带量采购中标品种大幅降价后承诺用量,这意味着原来的自营和代理营销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但在保证用量之外的市场份额如何参与竞争国家医保局却还没有明确规则,这意味着中标药企在保证用量之外想要获取更多市场份额仍然需要有自己的市场策略,目前虽然在试点阶段各家药企都还在继续观望,但下一步推开,大家一定需要明确相关对策。
而这一问题,在上海试点部分品种中已经有所显现。某上海三甲医院院长透露,其院内吉非替尼原研药易瑞沙在带量采购落地后两个月虽然放量明显,但是从EGFR药整体在院内的市场变现看,其增长速度却不及同为EGFR药的埃克替尼。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