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肺结核疫情重回公众视野,该如何进行防控?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0-10-30 打印内容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吴丽娟介绍,相比其他细菌,技术手段很难捕捉结核杆菌,它潜伏多年,在人体内慢慢生长。吴丽娟认为,部分医院诊断肺结核的能力较弱,广泛应用的痰涂片检查法敏感性低,只能筛查出约10%的患者。由于检测条件有限,一些外地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辗转较长时间才确诊肺结核。
出现22名学生确诊病例后,江苏师大一名老师告诉记者,至今他们未从学校处了解到确诊病例的具体情况,很难确定自己是否属于密接人群。这个老师不清楚学院感染人数、排查人数,就连未来教学模式是否转为线上也没有被告知。
该校科文学院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校虽然陆续收到了当地疾控部门的病例告知书,掌握确切病例数和病患情况,但按照相关规定,学校无权发布通报。”
由于结核病不易诊断,高谦认为,当一个学校出现肺结核病例的时候,公布有多少病例、其中多少是真正的确诊病人,多少是临床诊断病人,多少是疑似病人或在潜伏感染期的病人,很有必要。
诊断结核病有病原学确诊和临床诊断之分。在临床诊断上,患者体内没有发现结核杆菌,属“菌阴患者”。高谦认为,一般来说,临床诊断的菌阴结核病患者是处于早期还未排菌的状态。结核病的传染源,不是“菌阴患者”,而是在患者体内发现结核杆菌的“菌阳患者”,后者更需要公共卫生重点关注。
为宣传防控肺结核知识,一些相关讲座会不时出现在校园里。初乃惠就曾参加北京防痨协会组织的讲座,到北京的大学讲解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但是,她发现有学生对结核病讲座的热情度不高,不愿参加,“大家普遍认为这东西跟自己没关系”。为此,初乃惠不得不请辅导员多组织学生参与。
每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许多医生在电台、电视、报纸上讲解结核病的知识。初乃惠收到的听众反馈,大多来自结核病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同事。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谭守勇记得,有个学校出现结核病例后,他跟着疾控部门去学校筛查。学校管理者询问医生的问题是,这会不会影响学校升学率?
2017年,湖南桃江四中暴发一场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感染结核病的学生经历了少达3个月,多达半年时长的休学,一些学生复课后,被安排在专门用来做实验的科技楼,远离原来的教学楼,依然会担忧受到其他班级学生的“侧目而视”。
《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规定,菌阳肺结核患者和重症菌阴肺结核患者完成全疗程治疗后,学校凭复学诊断证明为其办理复学手续。
这给学业压力较重的青年患者带来压力。初乃惠遇到过一个正读高三的肺结核患者,担心休学会耽误高考,初乃惠安慰他,结核病治愈率很高,要先治病,“没有好的身体,即使考上大学,也没法上学”。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