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哪些企业最“败”“金”?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0-11-13 打印内容
医药生物行业,哪些企业最“败”“金”?
按照申万行业分类,A股医药生物板块上市公司共有352家。2020年前三季度,这352家药企共实现营业收入13300亿元,其中有1981亿元花在了销售费用上,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9%。
医药生物行业的销售费用真的高吗?
比其他行业高:占比排名位列第二
A股28个申万I级行业中,医药生物的销售费用占比位列第二,仅次于休闲服务行业,比砸钱投广告的纺织服装和食品饮料行业还高。
比其他费用高:是研发费用五倍多!
2020年前三季度医药生物A股上市企业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9%,相比之下,研发支出381亿,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2.86%。也就是说一个药企收入100元,有15元花在了销售上面,但仅有不到3元用于研发新产品,重“金”都砸在了销售非研发上。
比历史高:五年翻倍
医药生物行业营业收入平均值由2015年的29亿增长至2019年的51亿元,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2015年平均销售费用仅4.1亿元,2019年已翻倍至8.7亿元,营收占比也提升了3%左右。销售费用的增长远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业绩全靠“钱”砸。
钱都“败”哪儿去了?
医药生物行业的销售费用“高”毋庸置疑,但如此高的费用,都花哪儿去了?
据恒大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医药生物企业的销售费用主要有六大流向:公关招标机构费用、公关医院相关负责人费用、医生回扣、医药代表提成、过票成本和统方费用。其中,仅医生回扣占比就超一半。根据国内医药龙头恒瑞医药财报数据显示,近90%的销售费用为市场推广等费用。医药生物行业的销售费用,都用在了关系维护和市场推广上,也即 “带金销售”。
为什么要“带金销售”?
跟产业链及销售模式有关
医药生物分类下有6个II级子行业: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中药、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其中化学制药、生物制品、中药和医疗器械子行业下的制造企业为属于行业上游,其生产的药品、器械等产品通过经销商销售到药店和医院,由于医院渠道的特殊性,继而出现了带金销售。上游企业的产品需要经过招投标流程进入医院,再经由医生处方流到终端患者,虽然支付方为终端患者个人及医保,但是处方的决定权在医生。这一决定权带来了灰色的回扣费用,也是上游制药企业的销售费用主要流向。
负责流通环节的医药商业企业,以及服务于上游企业和个人的医疗服务企业,则不依赖于进医院开处方这一环节,因此其销售费用远低于上游制造企业。从2020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营收占比来看,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占比仅个位数,而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和中药的占比均在20%以上,比I级医药生物行业水平高了近10%。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