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高值耗材治理加速医疗市场结构调整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0-11-13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耗材也将实现零差率,这一方面是为了降低医院的逐利机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形成一个有效的医保支付价。参照药品领域的改革,医保支付价的形成有赖于集采,《方案》提出,“按照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促进市场竞争等原则探索高值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高值医用耗材须在采购平台上公开交易、阳光采购。对于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多家企业生产的高值医用耗材,按类别探索集中采购,鼓励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带量谈判采购,积极探索跨省联盟采购。”由于没法进行一致性评价,耗材主要还是依靠分类集采,希望更多的开展跨省联盟的做法。这也意味着在无论是全国性的集采还是区域联合集采,跨省联盟将是政策主要推动的手段,这一方面是因为跨省才能形成更大的体量,另一方面也为政策下一步的走向提供参考案例。

对于医保支付标准,一方面是通过谈判来建立,“已通过医保准入谈判的,按谈判价格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集采的方式对“类别相同、功能相近的高值医用耗材,探索制定统一的医保支付标准”。随着医保支付标准的建立,未来利用集采的手段,通过以量换价来持续推动耗材价格下降。

但是,仅从价格来对耗材制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2013年到2017年之间,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变化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药品收入占比从39%下降到31%。第二是卫生材料收入从9%上升到12%,其中又以三级公立医院卫生材料收入上升最为明显,2017年已经达到了14%。第三,公立医院服务收入和检查收入分别上升了2个和1个百分点。

三级医院和一二级医院最大的差别在于卫生材料收入占比明显高,2017年为14%,而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分别只有7%和3%。且三级医院在药占比下降的市场环境下,卫生耗材占比不断攀升,这一方面提示三级医院进行了更多复杂的治疗,一方面也提示大型医院在药品收入收到限制的情况下,会转向其他更能创造高收入的方面,而卫生材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方案》的第三部分着重强调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控高值医用耗材不合理使用。在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上,主要依靠行业管理、医疗机构自我管理和医保从外部进行管理三个部分。通过对采购、使用、管理监测和大数据分析以及纳入绩效管理和约谈等多种方式,从医疗行为这一根本上来控制源头。

其中,管理的重点是临床路径,“完善重点科室、重点病种的临床诊疗规范和指南,严格临床路径管理,提高临床诊疗规范化水平。加强涉及高值医用耗材的手术管理,规范临床技术指导行为”。随着DRG的试点,医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将获得较大发展,这也将对监管形成较大的推动。

123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