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工作启动 强化监管防腐败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0-8-28 打印内容
“过去,企业研发了一个新药,可以招两三千人的营销团队,销售费用占比过高。”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说。
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龚波表示,上述流通环节可能存在灰色收入、促销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带量采购可以重塑市场机制下药品价格的发现机制,让它能够以量换价或者以价换量。”
此外,从历史采购数据来看,部分生产成本不高、竞争充分的药品原本价格水平就很低,但由于流通模式的原因,低价药反而难以打开市场,被高价药“逆淘汰”。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后,企业不需要再进行销售公关,有助于将原有的低价药重新送到患者手中。
“需要注意的是,集中采购挤出的是以往在流通领域长期存在的不合理水分,而不是生产成本,不影响药品质量水平。”联合采购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在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改革中,为避免在竞争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相关部门在药品的原辅料、生产工艺、质量检测和疗效等方面制定严格标准,并以契约方式夯实中选企业责任,明确违约惩戒和处置机制,同时强化对中选药品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确保降价不降质。从试点地区情况看,群众使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占比从50%左右提高到90%以上,用药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药品集中采购在各地相继落地,不少患者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患有乙肝的山东省济南市居民李先生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购买阿德福韦酯片时发现,这款以前售价为204.46元的乙肝治疗用药,现在购买一盒仅需花费27元。辽宁省沈阳市的张女士也表示,自己长期服用的抗糖药阿卡波糖片的价格已从每盒61.29元降至5.42元,“过去一个月的药费,够现在吃一年的了。”
形成市场品牌效应,推动民族工业由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化
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的采购品种目录显示,第三批集中采购工作共涉及56个品种,数量接近前两批之和,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用药,阿那曲唑、布洛芬、阿莫西林、地氯雷他定、奥氮平、二甲双胍等热门药品均位列其中。
为保障中标药品稳定供应,此次集采在第二批集采基础上做出微调优化,将最大可中选企业数量从原来的6家增加至8家。开标当天,189家企业积极参与,多种药品出现“地板价”,其中,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的盐酸二甲双胍片竞争最为激烈,过评企业近30家,最低价降至每片1.5分,齐鲁制药25mg12片规格的西地那非也报出了平均每片2.08元的价格,降幅达92%。最终,55种药品的191个品规被列入拟中选结果。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