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集中带量采购提速扩面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2-1-28 打印内容
集采常态化有序推进
经过三年探索实践,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已进入常态化、制度化新阶段。
“提速扩面”是今年集中带量采购关键词。陈金甫表示,原来集采主要集中在化学药上,2021年拓展到胰岛素、人工关节。今年将按照“一品一策”原则对群众反映多、价格调整空间大的耗材品种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将指导地方根据临床需要,围绕大品种和常见病,查漏补缺进行推进,力争每个省份开展的省级集采品种能够达到100个以上,高值医用耗材能至少覆盖5个品种。药品集采在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大板块全方位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将聚焦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品种。
据了解,种植牙是一种重要的缺牙修复治疗方式,社会需求较大。记者了解到,国家医保局从去年初就开始部署,由四川组织省际联盟,研究种植牙体集采规程,现在方案基本成熟,已广泛听取临床、企业和各地意见,今年上半年国家医保局将力求推出联盟集采。
据陈金甫介绍,心脏支架、药物球囊通过集采降价后使用量大幅上升。2021年,江苏等地已开展药物球囊集采实践,今年药物球囊集采将扩展到全国,堵住价格虚高的空间。此外,今年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也已提上日程。
地方层面,将继续在其他领域进行探索。如中成药,在去年部分省份已经组织联盟采购的基础上,今年将进一步有序扩大中成药集采范围。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集中带量采购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是系统集成改革。在陈金甫看来,推进集采制度,要充分考虑具体操作规则的设置,始终把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临床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就医可及性三大目标总体平衡考虑。
事实上,集采从规则设置上,保障了三大目标协调统一。
陈金甫表示,集采制度设计初衷就是紧盯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导向,紧紧围绕为中国百姓提供高质量药品的出发点,充分运用价格工具,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
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表示,为保障中选产品生产供应保障,工信部开展了国家集中采购药品的生产动态监测,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并且持续提升国家集中采购药品生产供应保障能力。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药监局始终将集采中选产品质量监管作为药品监管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积极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加强集采中选药品、高值医用耗材质量监管。
集采在有效降低药价、减少群众医疗开支的同时,如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陈金甫表示,药械集采采取的“带量采购、招采合一”,使企业从私下跑医院,变成面对面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是从最根本性制度安排上让企业在真正的市场条件下竞争。在政策上,明确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必须确保回款。为解决医疗机构资金紧张问题,医保基金预付30%。国家医保局还在探索利用招采平台与药品配送企业、药品供应企业直接结算,减少运营成本。在制度上,大力推进省际联盟,尽可能减轻企业行政成本,从集采规则本身,帮助医药企业从原来的带金销售公关,走向真正的质量和成本竞争。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