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多省发布DRG/DIP改革方案,影响大批械企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2-3-4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控费后,械企如何应对?

所谓DRG付费,就是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是按照疾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把病人分入临床病症与资源消耗相似的诊断相关组。在此基础上,医保按照相应的付费标准进行支付。DRG付费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目前有40多个国家将其应用于医保定价或基金预算,是世界公认的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支付方式之一。

DIP付费则是按病种分值付费,在总额预算机制下,根据年度医保支付总额、医保支付比例及各医疗机构病例的总分值计算点值,形成支付标准,对医疗机构每一病例实现标准化支付。

2019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先后启动了30个城市的DRG付费国家试点和71个城市的DIP付费国家试点。2021年12月,国家医保局确定了一批DRG/DIP示范点城市,共有32个地区纳入名单。

作为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正式由局部试点向全国铺开的开端之年,2022年改革带来的影响也将加速显现。

DRG/DIP付费方式的推行相当于给医院预设了成本天花板,精细化管理将成为医院建设的重要一环,而下游的医械企业也将面临行业发展的转变。

在新的医保支付体系下,此前属于盈利项的药品、医用耗材等,都被划入医疗成本之列。耗材使用、医疗设备配备等方面,在保障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对高性价比的考量可能会被医院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当前,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仍在持续推进,大批临床用量大、患者和医保负担重的高值耗材正逐步降价。对比之下,质优价廉的产品将会更受医院的青睐。

与此同时,医疗行业的国产替代正持续升温,在DRG/DIP改革中,国产器械的高性价比优势将更加明显。如果能够在核心技术、生产工艺等关键领域进一步突破,国产品牌在这一轮的改革中也许能走得更远。

当然无论进口还是国产,未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可替代性强而价格又比较高的产品,将处于明显劣势,逐步被筛选出来。而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创新产品、技术成熟且价格合理的产品,其优势地位也将更加凸显。

显然,新的医保支付方式对医械、耗材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行业环境中,企业势能将更多的向医患真实的临床需求倾斜。而对于创新产品的布局,也应充分考量新产品对现有治疗手段的替代价值,如何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使医疗过程更加安全、高效,也是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此外,医疗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空白领域,以及尚未实现进口替代、关键技术还未突破的产品领域,仍是创新的重要风口。

12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