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避免扎堆式研发 我国创新药企变中求进

作者:中国医药网     来源:中国医药网    2022-6-16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创新药“出海”渐成浪潮

让制剂产品“出海”是我国医药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目标之一。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及政策推动,创新药“出海”渐成浪潮。

除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石药集团的马来酸左氨氯地平片等成功“出海”外,根据KPMG China梳理,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前沿生物的艾博韦泰、微芯生物的西达本胺等本土创新药也在不同海外市场上市。公开信息显示,百济神州2021年境内营收为33.36亿元,境外营收达到42.53亿元,境外市场对业绩的贡献度超过境内市场。该公司今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产品泽布替尼胶囊在美国销售额为4.31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了5.53倍。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创新药企也在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药品管理部门提交新药注册申请。比如,绿叶制药的盐酸安舒法辛向美国FDA提交了新药注册申请;亿一生物的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则分别向美国FDA、欧洲药品管理局提交了新药注册申请。

创新药产品不断“出海”的同时,创新药专利“出海”的“量”“价”在近五年间更是获得长足发展。根据西南证券整理数据,我国授权合作(License Out)项目数量从2017年的5个逐步攀升至2021年的51个。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6月,荣昌生物将维迪西妥单抗大部分海外市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授权给西雅图基因。荣昌生物从此次交易中获得的潜在收入总额高达26亿美元,创造了我国药物License Out交易金额记录。

合理控费增强竞争力

高投入、高风险是新药研发的显著特点。今年1月,德勤发布的《2021年医药创新回报率评价》显示,2021年大型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成本为20.06亿美元。降低生产成本、平衡各类费用也是创新药企在激烈竞争中获得合理回报的重要方式。

不少创新药企选择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降本增效。Wind数据库显示,2021年上市创新药企在建工程期末余额的中位数为8.07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了44.49%。其中,复星医药、恒瑞医药、沃森生物等多家创新药企在建工程期末余额超10亿元。以恒瑞医药为例,公司2021年的30余项在建工程涉及医药产业园、制剂生产厂、研发中心等。该公司2021年年报显示,在建项目的逐步完工有助于企业释放产能,降低成本。

除了控制成本,因地制宜地平衡“四类费用”(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很重要。不同的发展阶段,创新药企的经营策略不尽相同。商业化能力较强的创新药企多选择控制销售费用。例如,华兰生物销售费用在2021年下降27.93%,其中服务费和会务费降幅最为明显。而对于刚刚开始商业化的企业来说,增加学术推广与销售人员则是必然选择。例如,2021年步入商业化“元年”的神州细胞,其销售费用较2020年增长了6.33倍,人工成本占据销售费用的近六成。该公司2021年年报显示,为实现从单纯的研发型企业向商业化企业的嬗变,公司销售人员从29人增至204人。

123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