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去行政化的困局:三明医改模式的借鉴与反思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6-12-2 打印内容
三明医改的再行政化并非落脚于卫生行政部门,而落脚于一个新设独立机构:医改办。医改办首先设立于中央一级,随后在全国各地设立。它是作为一个各级政府普遍设立,且跨部门政府间协调机构的存在。然而,在各级政府中医改办大多只是一个协调机构,其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如政府各部门联席会议,共同决议,但意见不一。
由此可见,在一个诸多政府部门权力错综复杂环境中,推动去行政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再行政化,但再行政化并不是充分条件。很多人认为将不同的部门整合起来,就能解决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难题。但大部制其中必然有分支机构,依然会存在协调难题。
二、再行政化之后行政力量究竟要怎么做
医改的观察者需要明确其观察焦点,方能把握政策环境变化的大势。
具体而言,走向去行政化,行政力量的功夫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全力施展:
1. 完善全民医保,通过医疗保险购买医药服务,其核心是通过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形成新的团购型市场机制。
2. 解除各种形式的价格管制,让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平等谈判,通过医保付费改革,以契约化的方式控制医药费用的快速增长。
3. 破除各种影响市场机制发挥的行政壁垒,让医疗资源的流动可以随着病人走,让民间资本能够顺利进入医疗领域,同时明确医疗服务质量的政府规制,建立各类医疗机构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
4. 推动公立医院法人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其核心是理事会制度建设,其要害是政府切实赋予理事会行使医院战略管理的职能,落实医院在人财物各方面的管理自主权。
5.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在公立医院中全面推进全员劳动合同制,最终形成医疗人力资源市场化的全新格局,即医师成为自由职业者、院长成为职业经理人。
三、三明医改的措施要点
首先,三明医改在医疗保险购买医药服务的新机制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医疗保险的城乡一体化是第一步,继而最为重要的是两条腿走路:一是提高医保的支付水平和覆盖面;二是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形成全新的团购机制。三明市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所进展,当然在技术层面,例如三明市的按病种付费,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新医改的重中之重。笔者从2005年开始参与医改政策研讨以后,始终不遗余力地说明这一点。医保支付方式的选择和操作固然重要,这其中存在着不断专业化的问题,但更为关键的是,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一种平等谈判的机制,双方都没有行政级别,只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就医保支付水平和医保支付方式进行谈判。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