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化解供需矛盾 药品短缺问题再考量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7-9-8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此外,不少企业也有应对策略方面的问题。常常能找到的说辞是:“我要上市了、我要合资了,销售额比利润更重要。”“我要进入这个地区,通过亏本排挤掉某个竞争对手。”“这样做销售量也许会上升,会少亏一些。”“价格低了,在投入(包括质量)上动动脑子,降一点成本。”“价格虽然已经低于总成本,但还高于单纯的变动成本,销售提上去就可以减亏。”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亏了自己,坑了同行,伤了医院,害了患者。

若持续短缺:

后果将极为严重

本世纪以来,是中国各个行业都在推动科技进步、推出较多新产品的时期,但目前中国的医药行业还是仿制药盛行,真正的创新药不多。这自然与我国研发力量薄弱有关,与国内药品生产企业药品销售价格受压、利润微薄、缺乏研发资金投入也有关,和部分企业片面依赖大健康产品赢利有关。

据笔者所知,现在除了少数缺乏竞争的独家产品之外,药品利润是不高的。由于消费者的成熟和同行竞争的加大,大健康产品的销售额在上升,但利润率反而有所下降。尽管如此,一些医药企业宁愿多投资大健康产品,也不愿多投资新药研发;宁愿扩大大健康产品线,也不愿生产亏本的现成药品。

在对药品短缺现象进行客观分析后,可以发现更多规律性的现象。如果按时间的发生顺序,药品短缺一般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发短缺。创新药物本来成功率就极低,如果企业无法获得正常的市场回报,尤其是没有大投入的长期回报,科研投入无法收回,就没有企业愿意去投资。这是已经发生的状况。

第二阶段:供给短缺。由于非市场的价格扭曲,企业无法维持简单再生产,即使产品适销对路、市场有需求,也只能被迫停产。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第三阶段:健康短缺。治病需要的药品不能保证供应,保障健康的无药之医岂能存在?这从上篇文章中千余名医生的呼吁已可见端倪。这是可能将会发生的事。

第四阶段:生命线的短缺。无法想象,当代社会无药可用是怎样的境况,这是所有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危险。

行动起来:

短缺问题的解决并非难事

现在的药品短缺大多是人为的原因、硬性干预市场所导致,要解决短缺问题,只要敬畏和遵循经济规律,自然就能达到目的。

客观地来看我国的药品市场:人口众多,年龄偏大,寿命较长,健康观念牢固,对药品需求旺盛。医药行业不仅是朝阳产业,更是如日中天的“正午”产业。当前,药品的生产能力总体过剩,社会的投资能力充裕,这是药品不应该产生短缺的根本理由,也是解决药品短缺的基础条件。

药品行业难的是研发,高水平的新药比较少,而短缺药品大多是成熟药品甚至是美誉药品,没有生产技术上无法解决和市场上不好销售的难题。所以,只要放开价格确定上的不当干预,恰当地运用市场的方式,恰当引导,培育科学合理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让药品企业有合理的利润,能够维持简单再生产,并让一部分生产企业有经济能力进行从仿制到新品研发的转变,中国的药品市场一定能实现供需相称与合理配置。

1234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