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2018年大批药品将退出医保采购名单,90%药品文号退出市场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8-1-5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创新牌

经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筛选后留下来的企业尽管少了许多对手,但也不代表未来企业的利润就有了保障。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表示,过去十年国内大多企业均为仿制药,主要依靠渠道获取利润,与药品本身质量没有多少关系,但未来十年产品更重要,“药品零加成”、两票制等政策的实施明确政府将改变国内药价虚高的现状,以往通过医药代表进入医疗机构销售药品获利的情况不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普药很难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利润,企业将加码药品创新研发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郭凡礼看来,2018年国内药企将会向研发方向投入更多资源。“从政策、人才以及投入来看,国内创新药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创新药估值体系的重新构建也带来创新药企的价值重估。一致性评价带来仿制药行业大洗牌,两票制带来医药商业大变革,拥有更强研发能力的药企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2018年药企必定加码创新药。”

据了解,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在新药研发方面不断加码。公开资料显示,石药集团现有70个在研项目,其中I类新药25个。一品红药业利用刚刚上市的资本通道,在原有儿科产品线和普药产品线的基础上,正在研发1.1类新药。截至2017年上半年,复星医药有6个单抗品种(11个适应症)已获批在中国临床,在研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疫苗等项目173项。复星医药总裁吴以芳表示,药品创新是公司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药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事实上,国内药企加大研发投入与利好政策出台有着直接关系。自2015年国家启动药审改革以来,相关改革制度设计及配套政策密集发布为我国医药产业打开创新的大门。2017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提出改革临床试验管理、加快上市审评审批等措施将对创新研发实力较强的公司带来直接利好,进一步激发药企新药研发的积极性。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吴浈曾表示,只有企业研发出更多高质量的新药在中国上市,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公众用药急需。

自主路

从市场需求到政策向导,国内企业开始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变。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药企创新途径分为两种,一是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进行研发新药;二是模仿型创新,即通过改变药品分子结构和改变剂型做成新品。

赵衡表示,中国对新药的定义较为宽松,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症以及国外上市未在国内上市的产品均属于新药。通过修改分子结构研发创新产品的方式更容易操作,而我国的药品研发较为落后,仿制新药仍是我国现状下的最优方法,能够仿制出我国尚未研发的药品确保药企盈利。但这种模式很难让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导致未来竞争力不足。

123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