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输液市场“三足鼎立”之势渐显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8-12-28 打印内容
大输液是药品中重要的一种制剂形式,在抢救治疗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限制门诊输液、控制抗生素规范使用等政策的执行,大输液市场并购转型、强强联合的局面愈发明显,行业集中度也愈发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无论是头部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应找准自身的定位,完善产品结构和产品线,从而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日前,金健米业发布《关于挂牌转让湖南金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的进展公告》。据公开资料显示,金健药业成立于1999年,专业生产大输液产品,拥有全国独家剂型品种“萘普生钠注射液”。但自2013年起,金健药业净利润便出现亏损,2013-2017年,净利润分别亏损3059.68万元、5418.89万元、1.68亿元、1736.68万元、1030.58万元。今年1-7月,营收也只有1.2亿元,净利润亏损1348.34万元。
大输液是药品中重要的一种制剂形式,在抢救中无可替代,但是,金健药业却连续几年净利润亏损。究其原因,本报特约观察家、力托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医药企业管理顾问杨涛分析认为,首先,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线不齐,使得市场销售无法形成产品间的配合,生产也未能形成低端产品以量来分摊日常生产费用、高端产品来获得利润的格局,以至于市场销售费用使用效率及生产效率双低。销售上靠低价格与大企业竞争,导致挂网或招标价格低,生产上由于设备的效率低下和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升高,最终造成亏损。其次,输液企业销售区域性强,小型输液企业销售地域范围更窄,市场规模扩大困难。而且招标和挂网导致价格一降再降,大型输液企业又采用与大型医院共建“院内配液中心”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小型输液企业无法实施,以致小型输液企业在优势区域的大医院阵地进一步失守。国家的限抗令及取消门诊输液等政策也使得小医院的输液用量降低,进一步导致小输液企业的市场萎缩,造成亏损。
上述两个原因也导致目前大输液领域中小企业出现举步维艰的生存状态。杨涛说:“由于规模小导致市场进一步被打压,为了保住市场采用价格竞争,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出现亏损,出现亏损就没有资金投入在产品研发、产品创新及设备改进上,没有产品研发创新及设备改进又反过来导致产品没有竞争力(过高的成本、过老的产品结构)。别的企业都用非PVC软袋,而你还用玻璃瓶,如何与别人抗衡?这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大输液企业共有300家左右,年生产1亿瓶(袋)的企业30家,但是由于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我国大输液的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较低。在美国,百特一家独大,占有市场80%份额;日本市场大冢一家占了50%;即使欧洲也是百特、费森尤斯卡比、贝朗均分“蛋糕”,各占市场的30%左右。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