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巨变 药企营销被彻底颠覆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8-3-30 打印内容
同年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改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制定方案扩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推动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机制。
在2017年12月12日,人社部、财政部等四部委再次印发《关于扩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 》
2018年2月,在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薪酬制度改革被列为2018年十大卫生计生重点工作之一。
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强调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医保支付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医生的合法收入究竟能不能提高?能不能提高到比灰色收入还高的水平?
有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分析,如果医生拿药品回扣,假设药品的回扣比例是药品价格的25%。那么,医生每多拿100元的回扣,可能造成医疗费用支出增加400元,也就是,如果医生少拿100元回扣,就可以节省400元,假设医保付费机构把节省下来的400元,拿出200元作为激励,合法奖励给医生,这样医保费用还可以节省200元。
也就是,只要医生的薪酬激励机制设计合理,完全可以做到不拿回扣,合法收入比灰色收入更高,医保还可以大大节省费用。
医药企业,注意了,针对医生的薪酬激励机制,正在改变。
?回扣营销走向死路
医生的诊疗行为,是医院用药结构形成的直接动因。长期以来,在药品高回扣的刺激下,医疗机构的用药仍然是价格虚高的药品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中标价格较低的药品却很难给患者使用。
据赛柏蓝了解,多年前,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牛正乾直指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正是,不合理的医保付费机制没有发挥约束激励作用和药品加成管制政策的助推,造成了医院用药价格虚高,购销使用等环节的“回扣贿赂”现象。
在按项目付费的医保付费机制和药品价格加成管制政策下,药品正常的价格竞争机制失灵,谁的回扣多谁的销量就大,这倒逼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高定价、暗回扣”的营销体系,开展以回扣为主要手段的隐性畸形交易竞争。
同时,在过去医疗服务低价管制和药品加成管制这两大游戏规则的制约下,医院大多并不满足于15%的药品加成收益,而会通过形形色色的手段,让医药企业为自己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或“返点”,放任医生及其他相关人员向医药企业收取现金回扣。
然而,当按病种为主的多元医保付费机制改革实施后,药品在医院中由利润中心改变为费用成本,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结构将发生根本变化。
在医院迫于医保付费改革的约束下,改变对科室(医生)的考核规则,医生在诊疗开具处方时,将由过去追求回扣,改变为追求药品的性价比,廉价的好药,将得到青睐。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