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潜力大、份额小 国产特医食品如何发力突围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8-5-4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市场潜力大,在我国被视为大健康领域的新蓝海。但在我国这个特医食品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国产特医食品因起步晚,所占份额极为有限。针对这一现状,本期刊登业内专家从研发、渠道、认知等多角度提出的相关建议,并对国外特医食品在我国的进口情况、发展布局进行梳理,以期为国产特医食品发展提供参考。

“2017年我国特医食品行业规模达到33.7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30.12%,未来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我国特医食品行业起步较晚,市场体系还不够成熟,国外品牌占据了我国绝大部分特医食品市场份额。” 近日,在“第五届跨学科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高峰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副主任蔡美琴如是说。

特医食品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据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索思卓等人于2016年的统计,国内90%以上的特医食品市场份额被跨国(合资)公司垄断,其中包括纽迪希亚、华瑞制药、雅培制药、雀巢公司等。

面对“潜力大份额小”的困局,业内专家认为,国内特医食品需要从特色研发、疏通渠道、提升认知等多方发力。

紧贴临床  多元研发

配方陈旧、品种单一是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据了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到20世纪80年代特医食品才进入中国,并长期以药品形式进行管理。由于注册难度高、成功率低、配方更换困难,我国的特医食品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少数几家跨国企业占据,且在中国市场的配方陈旧。

“以雅培制药的安素为例,其配方还是20多年前的,蛋白质主要来自于酪蛋白和植物蛋白,而我们现在提倡使用的是乳清蛋白。”山东某企业营养与代谢事业部负责人表示,涉足特医食品的内资企业由于发展的局限,大多处在跟风阶段,产品多以模仿为主。

据悉,我国涉足特医食品领域的企业已超过30家,但只有少数企业能做到产品特色研发,而且产品在冲调性、口味、口感等方面与外企仍有较大差距。

“特医食品在改善肿瘤病人营养状况、促进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研发需要紧贴临床,否则产品很难得到医生和病人的认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石汉平说。

复旦大学华东营养科主任孙建琴希望,特医食品研发能够实现多元化:“老年人常出现蛋白质营养问题,且消化咀嚼功能较弱,企业在研发相关特医食品的时候,应注重提高蛋白质含量,使产品富含氨基酸,且要方便老年人食用。”

123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