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多轮驱动助力医药产业更走“新”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0-1-24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创新药的发展对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尤为重要。我国创新药发展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现状: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产出一批重大成果

我国创新药的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60年代屠呦呦团队对青蒿素的研究,发展于自2008年“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后的三个“五年规划”期间。通过上述专项的实施,我国创新药发展跨入了新纪元,到2018年底已经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一是建立了我国药物创新技术体系。重点布局了10个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的国家级综合技术平台;建成8个企业药物创新技术体系;建设了24个GLP平台,128个GCP平台,23个资源性评价、支撑和服务平台,从而构建起我国从新药发现、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到商业化生产完整的创新平台、新药开发和综合服务的“三大体系”,形成了我国重大新药创制的创新体系,打造出一个完整的创新链。

二是产出了一批重大成果。专项实施期间在创新产品方面,共有30多个1类新药获批(截至2019年7月已获批1类新药达44个);在临床试验方面,我国临床试验数量逐渐超越日本,自2011年以来年度临床试验数量的复合增长率为19.31%,试验结束时间对应的临床试验数量的复合增长率为23.23%,远超日、美两国;在论文产出方面,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医药创新相关论文产出数量相比,我国医药创新相关论文产出在数量和影响力上连续10余年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发明专利上,我国医药创新相关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累计数量分别为356743项和88428项,申请数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0.23%。科睿唯安竞争性情报数据库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处于发现阶段的药物数量为2008年的6.97倍,在绝对数量上已赶超日本,年复合增长率也高达20.77%。

三是推动了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通过药审联动机制,推动了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和发展,支持了药品审评技术能力建设。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密集发布新政策、新法规和新指南,大大加速了新药评审速度,一大批获得重大新药专项立项的创新品种进入审评审批绿色通道,为保障临床用药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题:创新资源分配欠佳  制造、装备技术落后

我国创新药发展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原始创新不足,有限资源浪费严重。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曾指出,目前,虽然我国药物创新技术平台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发成功,但新药研发仍处于模仿创新层面,大多数为国外已有新药的跟进(f ol l ow on),多为me-too或me-bet ter等快速模仿创新品种,原创新药很少。

1234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