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多轮驱动助力医药产业更走“新”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0-1-24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同时,在我国创新能力不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扎堆”创新的问题相当严重。例如,目前国内有100多家药企正在研发免疫治疗药物。据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有关人士介绍,截至2018年6月25日,我国共有193项PD-1临床试验登记开展,研发热度仅次于美国。这种白热化的竞争,将有可能导致国内有限创新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制造技术创新进展缓慢。

创新药需创、制结合,方能提升整个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新药研发和积极性能力大大增强,但制造技术发展缓慢——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药物制剂、生物药等技术基本源自国外;原料药生产区域受控、低成本等优势已消失,核心技术、装备和关键材料依靠引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颠覆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即使新药开发能力再强,制造、装备技术的落后也会成为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的“绊脚石”。

三、临床研究质量及资源利用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科研水平参差不齐,我国疾病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临床试验中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药企要开展新药临床试验或生物等效性试验(BE)仍然相当困难。同时,由于临床试验资源有限,药企为争夺资源竞争激烈。一方面,不仅国内企业在争夺,越来越多的外企也加入其中;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临床试验,大医院不感兴趣,小医院没有资格做。一些企业抱怨“醒得早,起得晚,出门更晚”,只得望临床而兴叹。创新药的临床研究已成为我国创新型药企发展的“堰塞湖”,直接关系到我国创新药的发展。

建议:加强顶层设计  新药、技术双轮创新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正处于重大转折期、深刻变革期和战略机遇期,我国创新药要实现从“追赶”到“跟踪”再到“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就要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新药发展之路。对此笔者建议如下:

一、加强战略研究,发挥举国体制优势。

相关部门应研究制定我国2035 年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举措,进行战略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五年、十年、十五年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技术路线图,明确在哪些领域可以“领跑”,发挥引领、带动国际医药产业变革的能力;在哪些领域可以“并跑”,把握时机,构建技术和市场的新优势;在哪些领域可以“跟跑”,实施差异化的追赶策略,发挥自身技术优势。

在国家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医药行业尤其是医药研发业,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全国重大新药创制的强大合力,利用举国体制,开发出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原创新药、关键技术和装备。

1234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