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药制度或将迎来重大调整!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0-5-21 打印内容
基药走向没落的两个“催化剂”
是什么导致这种尴尬的境地?除了制度本身缺陷原因外,导致基药制度不能实现设计目标的,还有两个重要“催化剂”。
一个是政府机构改革,医保强势介入并快速接盘。
2018年3月,全国两会通过了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家医疗保障局组建。从职能上看,“组织制定城乡统一的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等医保目录和支付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医保目录准入谈判规则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和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收费等政策,建立医保支付医药服务价格合理确定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建立市场主导的社会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制定药品、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指导药品、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平台建设。”已经划归医保局,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减轻医药费用负担也是国家医保局必须完成的职能转变。
在医保局内设机构里,专设了“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其主要职能是:拟订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和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收费等政策并组织实施,建立价格信息监测和发布制度。拟订药品、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配送及结算管理政策并监督实施,推进招标采购平台建设。内设医药价格处(综合与信息监测处)、招标采购处两个处(室)。
实际上,医保目录就是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的指挥棒,更多的影响着医生用药的行为,再加上打击骗保的力度加大手段增多,无疑医保目录已经更多地左右了医院,谁还会把心思放在基药目录呢?
另一个是一个天上不能有两个“太阳”,医保目录有真实力。
当临床应用中两个目录的同时出现实际上也给临床和病人造成了很多麻烦。在医院药品系统内也必须两个标注。
2019年4月17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了《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方案从征求意见到出台的风风火火,从17版医保目录出台至今不足两年,都让人感到医保的强势来袭。
不管是方案认为调整目录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参保人员用药保障水平,规范医保用药管理”,还是目标任务中“根据基金支付能力适当调整目录范围,努力实现药品结构更加优化,管理更加规范,进一步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提升医保药品保障水平,有效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的表述,不管是基本原则中“在基金可负担的基础上,突出临床价值,补齐保障短板,提升保障效果,适当调整目录范围”,“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考虑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参保人负担水平和临床用药需求,坚持基本医保定位,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合理确定用药范围和水平,实现保障范围与保障能力相匹配”,还是在调入药品中“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在甲乙类别调整过程中,优先考虑基本药物”,都预示着“基本药物”并不必然进入医保药品目录内,更不会享受“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的优惠待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