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未上市新药这里能用了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0-9-4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八)完善信用监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体制,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过程监管体系,形成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共治格局。

28.健全医疗卫生信用体系,创新综合监管模式。

一是健全医疗卫生信用体系。制定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评价指标标准,培育诚信执业、诚信采购、诚信诊疗、诚信收费、诚信医保理念,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等诚信医疗服务准则,鼓励行业协会开展医疗质量、服务能力等评价,实行信用评价等级监管。

二是创新综合监管模式。探索适合医疗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方式。建立一流的药械追溯管理平台,覆盖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口、审批、使用监管等全流程,实现药监、海关及园区医疗机构联网共享。实行最严格的疫苗监管制度,强化药品疫苗全程监管,切实提高药品安全信用监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制定并逐步完善乐城先行区医疗、药品等相关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出台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强化问责机制,对违规违纪、失职渎职者严肃问责处理。入驻乐城先行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对本机构及对外合作机构依法执业、规范服务、服务质量和安全等承担主体责任。强化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和违反医德医风的执业行为,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9.健全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一是健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公开工程建设项目信息以及工程参建各方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建立科学、有效的建设领域信用评价机制和失信责任追溯制度,将评价结果纳入市场信用管理体系进行动态管理,由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日常监督监管、抽查检查,将信用监管评价等级低的单位,列入重点监控名录,同时将信用评价结果与参建各方的资质审批、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注册及资质资格取消等事项进行关联。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应用,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

二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协同监管。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在线即时动态监督监测,提高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综合运用移动执法、电子案卷等手段,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强化工程建设项目线上过程监管,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