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跑在IPO路上的创新药企该拿什么证明自己的实力?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2-1-14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大浪淘沙,大海捞金,医药企业的IPO之路注定是一场速度与实力的较量!在过去几年里,医药企业IPO早已经跑出了自己的加速度,那么又该拿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呢?对于该实力的评判标准有没有新的变化,指标又该几何呢?当整个行业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资本市场里听风是雨的时代似乎将告一段落,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日子正在缓缓靠近。

资本市场不是一场单纯的利益博弈游戏,而是企业实力与价值的评判关卡

回顾来路,政策、人才、资本等多鼓齐鸣,创新药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此大背景下的创新药企业上市热情高涨。据证券时报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共有19家创新药企业成功登陆港股和A股市场,登陆资本市场的创新药企业数量为历年之最,而2022年逾20家创新药企业有望上市刷新此记录。但引吭高歌的路上并不是家家欢喜,对于众多创新药企来说,既喜又悲,喜的是19家小型创新药企成功上市,悲的是不少创新药新股破发。2021年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19家创新药公司中,已有11家处于破发状态,占比六成,其中有8家上市首日即破发,包括2家A股上市公司,6家港股上市公司。

医药新股中签“躺赚”的时代正在远去,频频遭遇破发的原因,一方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趋于稳定、医保控费、集采常态化等客观因素助推投资市场回归理性;另一方面是政策标准的提高与市场供给侧结构的优化也加速资本估值从价格向价值转化。除了新股破发,之前“上岸”的老股腰斩,流动性不足等问题也逐渐显现。预期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一段距离,而这段距离的意义就是驱动现实不断向预期前进。医药企业IPO之路这些问题的暴露恰恰让资本市场和医药企业都警惕起来,资本市场开始斟酌之前的投资逻辑是不是有待进一步优化,医药企业开始思索如何才能取得真经。

毕竟资本市场不是一场单纯的利益博弈游戏,而是企业实力与价值的评判关卡。

从过关这点来看,打铁还需自身硬

近年来,IPO的政策正在收紧,门槛正在提高,着重强调科创版“硬科技”定位,严防研发投入注水、突击购买专利、夸大科技技术标准和科创技术标准、分类不准确等情形。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企业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技术依赖型企业自然会被筛掉。2021年就报道有多家医药企业被IPO拒之门外,折戟的原因无外乎是“硬科技”还不到位。如海河药物科创版IPO被否,是因为其“License-in”的研发和商业模式体现出自身存在技术依赖的风险。又如吉凯基因“登科”失败,上市会现场问询的问题也包括了其技术先进性和科技创新能力。

123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