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跑在IPO路上的创新药企该拿什么证明自己的实力?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2-1-14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单一的拼速度和拼质量都不能让胜算最大化,但是在两手抓的过程中,让质量成为内核驱动,让速度成为羽翼扑动,就能让质量领跑速度,让效率变成效益。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持续扩容,众多医药企业都想分到一杯羹,即使一波三折之后依然折戟,几度辛苦“上岸”后破发,英勇赴市的热度依然不减。2022年年初两个多月里,就有多家医药企业获得IPO通关文牒。

部分例子如下:

1月7日,亚虹生物上交所科创版正式敲钟上市。亚虹生物是专注于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及其他重大疾病领域的全球化创新药企业,是首个绕开拥挤赛道而独辟蹊径地瞄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创新药企业,也成为国内第一家专注于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上市公司。

1月18日,迈威生物在上交所科创版上市。迈威生物是一家全产业链布局创新型产品的生物制药公司,主营业务为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抗体药物。目前,该公司已建立了包括15款在研品种的产品管线,涵盖自身免疫、肿瘤、代谢、眼科、感染等疾病领域。

2月15日,海创药业在上交所科创版上市。海创药业是一家基于氘代技术和PROTAC(蛋白质降解靶向嵌合体)靶向蛋白降解等技术平台的创新药企业,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满足重大临床需求、具有全球权益的创新药物。

2月18日,华兰疫苗在深交所上市。华兰疫苗主要从事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最大的流感疫苗生产基地。作为国内疫苗龙头企业,华兰疫苗的流感疫苗产能、销量、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从以上IPO过关的医药创新企业可以看出,共性就是都有研发的深耕区,其布局的产品或直击临床需求,或涉足新兴领域,或具备较有潜力的市场渗透率。

所以从过关这点来看,打铁还需自身硬!

资本市场也更加倾向于为有深谋远虑的创新医药企业买单

近年来,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税收优惠等政策正在加速营造一个更优的创新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医药企业的竞争格局也正在被重塑。

源头创新让根扎得更深。一个新药从实验室到成功上市需要经过研发,临床,申报,审评,审批等多个程序,中间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及资金成本。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原始积累不足、现成资源匮乏、急需弥补缺口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创新药主要以快速跟进为主,即“Fast -Follow”。在这一策略的驱动下,我国医药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式发展。但发展到一定阶段,边际效应就开始凸显了,一些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以“跟”促“进”的新药研发模式容易诱发“跟风”现象,造成医药企业研发过度聚焦热门靶点。据CDE发布的《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统计,临床试验靶点主要集中在PD-1、VEGFR、PD-L1 等,细胞治疗仍以CD19 靶点为主,重复现象严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2021年11月19日,CDE正式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以抗肿瘤药物为切口,引导落实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患者为核心的研发理念,为促进有序创新提供参考。唯快是从的红利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式,创新医药企业应该沉得住气,注重源头创新,把研究做得更深点,把创新做得更新点。具有“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潜力的创新产品布局会更受资本市场的青睐。路遥知马力,在专注中甘心沉淀,注重源头创新,聚焦真正的创新,才能算是深谋其中精华。

123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