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在IPO路上的创新药企该拿什么证明自己的实力?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2-1-14 打印内容
出海让路走得更远。过去创新主打“引进来”,未来创新应当瞄准“走出去”!在国内医保体系不断完善、集采制度常态化的背景下,进军国际市场成了另一条黄金赛道。一个创新产品能拿到国际通行证,意味着产品的商业化潜力巨大。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众多医药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放眼全球世界。但这张绿卡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2022年2月10日FDA的ODAC会议上,信达/礼来PD-1冲BLA受挫。原因有二:一个是前面提到的,PD-1的赛道已经非常拥挤,同质化的后来者产品很难脱颖而出;另一个是,走向国际就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在已有前辈的基础上本产品的单一国家临床试验数据并不被FDA全盘接受。根据《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统计,我国的创新研发仍以国内临床试验为主,仅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的药物高达91.6%,而国际多中心试验仅占 8.1%(210项)。本次5个小时的ODAC会议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尤其对于中国致力于出海的新药研发公司,因此本次会议受到中国乃至全球业界极大的关注。2017年中国加入ICH后,长期来看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的契机,短期来看意味着各类标准提升,本土大部分企业可能面临体系提升带来的阵痛,甚至会遭淘汰。但本次出海受阻给更多医药企业提了个醒,想要驰骋于国际市场,在产品还是一个idea的时候就应该用国际化的视野去走接下来的旅程了。
远虑常能解决近忧,深谋才能走得更远。资本市场也更加倾向于为有深谋远虑的创新医药企业买单。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