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积极拥抱以价换量 引入创新业务模式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22-3-11 打印内容
改革开放四十余载,外资药企进入或重返中国也陆陆续续迎来四十周年的重要时刻。长期以来,外企以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以及高效的管理,推动着我国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也是众多年轻人理想的职业起点。
近几年,随着政策法规改革以及本土力量的迅速崛起,外企在中国面临着更多的竞争,日子已经不如以往那样风光无限了。为适应环境变化,外企也在不断革新、努力保持长期以来的优势地位。
吸引力下降,人才流向本土企业
曾几何时,外企光环吸引着众多人才挤破脑袋加盟。然而,风水轮流转,外企与本土企业之间的天然鸿沟已经渐渐填平。
在资本助推本土创新的大环境下,本土企业开出的薪资待遇已经完全可以和外企相媲美,甚至更有诱惑力。尤其是初创企业可以授予员工一定的股份期权,使得员工有望通过企业IPO实现财务自由,这在外企是很难做到的。很多创业团队由于接受过外企的培训洗礼,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同样也是力求整洁明亮,无论是高级写字楼或者工厂实验室都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外企庞大的组织已经造成了很多负面因素,包括人浮于事、办公室政治、内部资源抢夺、合规高压制约等,让很多人都退避三舍。相反,很多创新企业是从零开始,层级简单、注重结果、工作方式更加灵活,更重要的是新的平台为人才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广阔空间,这就很容易吸引有奋斗精神的职场精英。
随着时间积累,创新项目进入收获期,产业链后端的人才,包括生产供应、质量管理,乃至商业推广,也受到新兴企业的青睐。直到近几年,本土企业的创新发展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想要达到更高的发展空间,全方位的高级管理人才也急切需要。
2021年,外企高管选择加盟本土企业迎来新的高潮。尤其是阿斯利康迎来高管出走潮,多人加入罗欣药业、君实生物、百济神州等本土企业。虽然阿斯利康因为业绩增长压力进行架构调整是一方面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本土企业已经具备足够实力,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发挥空间,都足以吸引到外企高管。
其实这波潮流从2018年辉瑞中国总经理吴晓滨加入百济神州就开始了。2019年,赛诺菲中国特药事业部副总裁吴清漪加入百济神州,担任大中华区首席商务官。同一年,安进中国总经理张文杰加入复宏汉霖,出任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商业运营官,目前已经升任复宏汉霖CEO。2020年,默沙东中国肿瘤事业部董事总经理牟艳萍加入艾力斯医药,担任总经理。这一年,吉利德中国总经理罗永庆加入腾盛博药,担任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他领导与清华大学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研发的新冠中和抗体已经在中国批准上市。这些例子不胜枚举。
上篇:
下篇: